导语
任仲夷,原名任兰甲,曾用名任夷,1914年9月出生,河北省威县西小庄人。1935年在北平中国大学就读期间参加一二九抗日救国学生运动。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鲁西抗日游击第三纵队司令部秘书长,冀南五地委、二地委常委兼专员,邢台市委书记、市长,大连市委书记,旅大市委常委兼秘书长,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兼市政协主席、军分区第一政委,黑龙江省委书记兼省革委会副主任等。1980至1985年,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1985年后退出领导工作岗位,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5年11月在广州逝世。
广东五年,是任仲夷事业达到顶峰的五年,更是他政治生命乃至人身安危“风雨飘摇”的五年。凭借“排污不排外”的睿智、“扶持不压制”的开明、“明哲不保身”的担当,任仲夷击退了诋毁广东改革的黑潮,使广东成为改革开放政策成功的铁证。他心秉真理的烛照,顶住种种强势干扰,穿越了改革开放最初的幽暗岁月。

主政中国改革最前沿阵地
1980年,广东改革开放已经开局,当时主政广东的习仲勋、杨尚昆调中央工作,谁来接棒呢?中央经过反复挑选和研究,最后确定由任仲夷、梁灵光去担此重任。任仲夷自1977年2月受中央委派,从黑龙江省调至辽宁省这个深受林彪、“四人帮”干扰的“重灾区”,主持省委工作以来,大力拨乱反正,政绩斐然,人们有口皆碑。他作为地方领导人,在全国第一个公开发表文章,旗帜鲜明地支持和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带了一个好头。
特别是1979年,在时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的要求和督促下,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张志新一案得到平反昭雪,推动了全国揭批“四人帮”的进程,为思想解放加了一把大火,由此可见他的原则与远见。
1980年,任仲夷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临行前,邓小平同志特来送行说道:“特区不仅是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任仲夷与叶剑英

任仲夷与胡耀邦亲切交谈
在这种大背景下,怎样加快广东一个省的经济发展步伐?再三斟酌后,任仲夷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在省委常委会上提出:要以调整为中心,继续执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进一步搞好特区建设,把“集中”和“搞活”统一起来。
任仲夷主政广东之后不久,很快就被人封了个绰号——“任你胡来”。这源于任仲夷的直言和放言,比如他提出著名的“三放”原则,即对外更加开放,对下更加放权,对内政策更加放宽。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名言:特区发展靠的“不是收而是放”,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要“敢于变通”“善于变通”等等。
对于任仲夷来说,1982年情势最为严峻。因为改革刚启,有人求富心切,不了解国家政策,走私贩私现象频现。中央有人直指广东领导“放羊”,说任仲夷要把广东变成旧中国的租界,并说“再这样下去,不出三个月广东就要垮台”,提出要把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行到底。为此,任仲夷连续两次被召入京,写了有生以来唯一的一份检查。他后来回忆道,这份检查,应当说是真心的,但也有违心的地方。比如,自己实在不同意“广东不是‘活’得不够,而是‘活’过了头的观点”,“实事求是讲,广东还有很多该活的没有活起来”。
重压之下,任仲夷没有退缩,而是对改革开放一如既往的坚持。在传达中央精神的领导干部会上,他说,广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省委要承担责任,自己作为第一书记,更要承担领导责任。对下面的干部,他没有传递“压力”,反而强调,只要不搞违法乱纪和犯罪活动,工作上还是允许犯错误的,对干劲足、闯劲大的干部应予鼓励。亲历这一严峻时期的广东干部,至今对任仲夷感念至深:如果当时他选择明哲保身,广东肯定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1982年,任仲夷陪同小平同志在广州考察。
解放思想活用手段
如何走好改革开放的“先手棋”,任仲夷提出既要注意吸引港澳资金和技术,也要吸引日本、欧美的资金和技术。对前者,广东是近水楼台;对后者,要学会长袖善舞。
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还说:我们不排外,排外是不对的,但是我们要排污。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但也会先污染。盲目排外是错误的、愚蠢的,排污要分清界限,要排真正的污,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白天鹅宾馆坐落于广州市沙面白鹅潭,由香港企业家霍英东先生与广东省政府投资合作兴建而成,是中国第一家合资的五星级宾馆。1982年,白天鹅宾馆部分试营业,霍英东邀请任仲夷现场视察。他应邀到场并题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话意味深长,表达了任仲夷对中国和广东坚持改革开放的乐观态度。

广州白天鹅宾馆

1984年2 月5 日,任仲夷(右一)在白天鹅宾馆陪同小平同志出席广州地区春节联欢晚会。
任仲夷主政下的广东,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堡垒发起了一次次冲击。外贸改革,突破独家经营,打破大锅饭。物价改革,按价值规律办事,放开猪、蛋、鱼、菜的统一购销。工交改革,突出在“包”上做文章,把相当一些经济决定权下放到企业。
到1985年底,深圳、珠海、佛山的物资市场调节量已超过5%,企业用人基本放开,各级财政已实行包干,乡镇企业完全由市场调节,一些地区还对乡镇企业负责人重奖,鼓励。广东的快速发展为全国经济市场的进一步开拓积累了宝贵经验
主政下的国内之最
任仲夷在广东时期,有很多事情走在全国前面,被很多人所传颂。
发展个体——最早 1980年,广东省工商局出台了全国第一个鼓励支持个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1982年5月,佛山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个体劳动者协会。20多年后,广东的个体私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大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物价闯关——率先 1981年上半年,老百姓生活中还用46种票证,香烟、肥皂,甚至火柴也要票 ,市民很不满意。广东遵循“放调结合,以放为主,放中有管,分步推进”的方针,按照先农副产品后工业产品、先消费品后生产资料的顺序,在全国率先进行物价闯关。
外资酒店——头回 1983年,最早引进外商投资的广州白天鹅宾馆全面营业,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建造、自行管理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大型宾馆。
内地游港——首批 1983年11月15日,第一批“香港游”组团从广州出发到香港,改变了过去长期限制内地居民走出境外的情况。
以路养路——创举 1984年1月1日,广深线东莞中堂大桥建成通车并投入使用,成为全国首个路桥收费站,闯出了通过“贷款修路、收费偿还”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
勇者先行 智者达观
改革开放的先驱,是各方对任仲夷的盖棺之论。先驱,用来评价任仲夷,再确切不过。
2000年的一天,他和几个老干部在一起吃饭,突然停下筷子,盯着大家,问:“你们说说,年轻的时候,我们追随共产党究竟是为什么?”见大家面面相觑,他又自言自语地说:“还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富强的国家吗?”

2003年4月,胡锦涛在广东视察工作时看望任仲夷。
任仲夷生性幽默达观。面对一只眼睛失明、一只耳朵失聪的困境,他自嘲说自己是“偏听不偏信”;1983年切除胆囊后,他笑言自己“浑身是胆”;1993年,动手术切除了80%的胃,但他幽默不减,自谓从此“无所畏惧”。

1995年2月4日,任仲夷与夫人王玄在鹤山合影。
2005年11月15日,92岁的任老与我们永别了,老人留下的遗嘱是“不作告别仪式,不写生平,不留骨灰”。而他主政广东时,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已将“任仲夷”三字深嵌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河里。
(本文根据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会“红果记忆”微信公众号、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党史资政参阅》整理)
(来源:河北党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