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蒙疆政权,是指1937年8月后日军侵占张家口建立的伪察南自治政府,侵占大同建立的伪晋北自治政府,侵占呼和浩特建立的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及其三伪政权合并后在张家口建立的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的统称。
日本为了从金融上掠夺蒙疆地区,成立了伪蒙疆银行和同和实业银行。以这两个银行为工具,彻底控制了蒙疆地区的金融。
伪蒙疆银行于1937年12月1日开设于张家口市,它与1938年3月设立于北平的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1939年设立于上海的伪华兴商业银行和1941年设立于南京的伪中央储备银行并称为“四伪银行”。蒙疆银行总行设于张家口鼓楼西街,与总行同时开业的还有包头分行。以后陆续开业的有厚和(呼和浩特)、大同、丰镇、怀来、宣化、涿鹿、多伦、张北、沙城、平地泉、延庆、朔县等12个分行,并在日本东京、伪满洲国首府长春和贝子庙设立了三个办事处。
蒙疆银行是蒙疆联合委员会和蒙疆政府的中央银行,掌握货币发行,制定金融改革法令,承办国库、汇兑等银行业务,在蒙疆地区占有金融统治地位。蒙疆银行做为日本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御用工具,利用货币使用手段掠夺我人民财富,榨取我各族人民血汗,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蒙疆银行的开办资本名义上是蒙疆法币1200万元,实际到账只有300万元,之后又接收了察南银行、绥远平市官钱局、丰业银行的一切资产债务,成了组建蒙疆银行的基础,在开办之初,资本不能称为雄厚。但是1939年底,蒙疆银行的资产已达29978763元之巨,1941年又发展到259373765元,2年间资产竟然增长了8倍。”①由此可见其对蒙疆地区金融掠夺之残酷!
蒙疆银行
日本强迫蒙疆银行出资购买日资企业股份和国债。1938年-1942年伪蒙疆银行的营业额也在恶性膨胀,存款增长816.1%,贷出增长1154.9%,其中伪蒙疆政府的贷款为85479359元,占蒙疆银行全部资产的一半,购入蒙日合资企业的股票13249000元。②特别是在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军费急剧上升,于是疯狂地搜括蒙疆地区的物力、财力,强迫伪蒙疆银行购买日本国债1亿元,占当年蒙疆银行贷出总额的36.8%,伪蒙疆银行的黄金储备与硬通货全被勒索一空。
这样,伪蒙疆银行就只能靠滥发纸币来维持,1938年发行纸币为38106000元,1939年65093000元,1940年115272000元,1942年150817000元,4年里纸币发行量增长295.7%,至1942年累计发行量已达455022000元。据不完全统计,伪蒙疆银行从1937年到1945年,8年中纸币发行额增长了248倍。③由于储备空虚,纸币贬值,引起物价的飞涨。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伪蒙疆银行已完全空虚如1945年时的包头分行各项放款与透支已达31600000元,黄金与硬币早已给日本掠走,金库里只有3万两鸦片。张家口的总行里只储存准备发行的新印伪币3亿元,给伪蒙人员发了遣散费。不久,市面上流通的伪币作废,使人民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蒙疆银行发行的纸币
蒙疆银行发行的纸币
王彤在《蒙疆银行始末》一文中,记述了伪蒙疆政权垮台后金融崩溃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损失。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攻克张家口,在日寇统治下成立了6年之久的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随着日寇的失败而彻底垮台。伪蒙疆傀儡政权为掠夺榨取我各族人民血汗而发行的35亿多元之后的蒙疆币,全部形同废纸,无法兑现和使用。1947年4月30日,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公告“对蒙疆银行钞票,采取1︰0.4的比例兑换,即每一元法币兑换蒙疆币的四角,自民国36年6月1日起至同年9月30日止,过期作废”(摘自《金融周报》16卷18期24页)。而实际收兑数额,有案可查的,仅为《绥远民国36年度财政年刊》上记载的一点:即“自46年6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又展期到11月31日止,前后共收兑伪蒙疆币22737万元”,其余大部分没有收回。
晋北实业银行章程(存大同市档案局)
1988年,张家口文史资料刊发任荣、谢江的文章《日伪统治时期的同和实业银行》,记述了同和实业银行的营业情况。1942年,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决定将晋北、察南、蒙古三个实业银行合并为同和实业银行,共集资500万元蒙币。总行设在张家口市堡子里棋盘街11号。总行下设董事会与监事会。同和实业银行所经营的业务主要有存款、放款和汇兑。存款业务有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和特别活期存款、零存整付存款。放款共有三种:定期放款、活存透支、贴现。汇兑共分三种:信汇、票汇和电汇。据统计,各县支行每天的汇兑款项总数约在十万元左右。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伪蒙疆政府就是通过纵横交错的金融机构,控制着整个蒙疆地区的经济命脉,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法西斯式的政治统治和残酷的经济剥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