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至1927年,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大革命。这次大革命的形成,是以国共合作,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推动工农运动广泛开展为标志的。
早在中共二大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党的二大以后,中央先后派李大钊、陈独秀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人进行会晤,具体商谈国共合作问题。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提出的关于同国民党合作的主张,决定同国民党的联合战线采取党内合作形式,即:“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中共三大以后,党的各级组织认真开展思想工作,动员党员加入国民党,积极推进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于广州召开。李大钊等20多名中共党员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形成,中国革命由此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国共两党的合作,对工农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广东革命政府统辖的范围内,工农运动都取得了合法存在和发展的权利,所以,在广东、湖南等南方省份,工农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影响日益扩大。
与南方红红火火的革命形势相比,北方各省由于直奉军阀的高压政策,仍处于一种沉寂状态。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之后,张家口铁路的当权者加紧了对工人的严密控制,反动的地方军政当局也剑拔弩张,明令禁止一切集会、罢工、游行和示威活动。在这种形势下,张家口铁路共产党和工会组织采取了暂时退却,避其锋芒的斗争策略,转而开展秘密活动。张家口工人运动处于暂时的低潮阶段。
正当直系军阀自以为镇压有方、强权得势之时,一声炸雷骤起,打破了北方沉闷的空气。这声炸雷,就是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将领冯玉祥等发动的北京政变。
冯玉祥,安徽巢县人,出身贫寒,早年投军谋生,从普通士兵逐步官至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的职务。由于冯与直系军阀的头子吴佩孚有矛盾,因而一向不为吴重视,并不断受到吴的排挤和压制,冯吴结怨较深。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命冯所部编为第三军,由古北口经热河直趋沈阳。战前,冯玉祥与陕军暂编第一师师长胡景翼曾就联合倒曹、吴问题有过接触,而后冯玉祥、胡景翼又联合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对倒曹、吴一事做了周密安排。直奉战争一起,吴佩孚命令各军分路出兵。冯玉祥迟延行动,待一切安排就绪后,于1924年10月23日突然率兵回撤,在担负北京卫戌任务的孙岳部队的接应下顺利开进北京,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通电宣布免去吴佩孚所兼各职,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北京政变发生后,直军迅速溃败,吴佩孚仓皇南逃,战事以奉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战事平定后,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对所属部队进行了改编,称为国民军,冯玉祥所部为第一军,冯任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所部为第二军,胡任军长;孙岳所部为第三军,孙任军长。冯玉祥的第一军分驻北京、张家口、绥远、包头等地,胡驻河南,孙驻河北,这样,国民军便控制了北方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
冯玉祥在建立国民军之后,对部队进行了严格的整饬,他以“真爱民,不扰民”为管束部队的要旨,部队执行纪律较严。这与当时以欺压百姓、扰民滋事为寻常事的其它军阀部队相比,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因而冯玉祥的部队较为受群众欢迎,这也促使了冯部的迅速扩大,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国民军部队的控制区内,冯玉祥对工农运动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因而这些地区的工农运动便又逐渐的活跃起来。张家口作为国民军控制的中心地区,工农运动也迅速得以恢复,以至在1925年春夏之际,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