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生运动的发展,为共产党在蔚县建立组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929年5月,中共北平市委派中共党员、北平艺术学院的学生王志诚到蔚县开展建党工作。王志诚通过张苏的关系,被安排在县城联合小学任教。7月,王志诚在教师中发展了思想进步、积极投身革命的青年教师杨洪甫、刘静斋为中共党员,他们在学校组建了蔚县第一个中共党小组,王志诚任组长。当王志诚积极开展工作之际,张苏因受到反动当局的注意而被迫离开蔚县,西合营师范学校的学生运动也被当局武力镇压。由于形势突变,王志诚只好离开蔚县。不久,杨洪甫、刘静斋也被北平市委调到北平受训,党小组由此消失。
1930年8月,西合营师范学校的学生赵振中,接到一封署名张苏的来信,要他和另外几名学生到北平去。赵振中按照信中的交待,在北平万盛麻店找到了同学方星五,而后又与先期到达北平的杨洪甫、刘静斋会合。半月之后,北平市委派来柳子才介绍赵振中、方星五入党,并宣布中共北平市委关于重新组建蔚县党小组的决定。重建的党小组成员有杨洪甫、刘静斋、赵振中、方星五,组长由杨洪甫担任。蔚县党小组重建后,北平市委送赵振中、方星五到天津受训。但天津党组织派人来接头并告诉他俩,天津的党组织已被敌人破坏,不能开训练班,要求他们尽快离开天津。赵振中、方星五二人急忙返回北平,而北平的联系地点也被国民党破坏。二人与上级党组织及其他小组成员失去联系,只好返回蔚县。西合营师范学校复课后,二人重新返校学习。1931年冬,方星五费尽周折终于在北平又找到了上级党组织。中共北平市委决定再派共产党员薛效文到蔚县开展建党工作。1932年夏,薛效文到达蔚县,随同薛效文到蔚县的还有反帝大同盟的刘般若。二人到蔚县后,先到西合营找到了杨普泽等人,而后在师范学校西南处的一个砖窑内召开了党的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薛效文、刘般若、杨普泽、杨洪甫、方星五、韩志新、邹嘉甫。会上,薛效文介绍杨普泽、韩志新、邹嘉甫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宣布中共蔚县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工委书记由薛效文担任,副书记由杨普泽担任。工委直属中共北平市委领导。这次会议还着重讨论了在蔚县建立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的问题。会议在分析了蔚县斗争形势和特点之后,确定先在师范学校和小学教员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中共蔚县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揭开了蔚县历史发展新的一页,由此,蔚县革命有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从此,蔚县的革命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过去个别的、分散的方式转入了有组织、有领导开展的新阶段。
中共蔚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不久,为了扩大活动范围,又指导建立了教师联合会、青年工人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和读书会等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在各自的范围内配合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使蔚县的革命斗争出现了新的局面。中共蔚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半年后,由于刘般若在县城高级小学组织学潮引起当局注意。为避免意外,薛效文、刘般若离开蔚县,蔚县的党组织与上级又失去了联系,中共蔚县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暂由副书记杨普泽主持。1932年冬,根据上级指示,在西合营师范学校任教的武月亭与蔚县党组织取得联系。不久,由武月亭主持,在西合营北壶流河岸边的河神庙里,召开了中共蔚县工作委员会组织整顿会议。会议对领导机构和成员作了调整,调整后的中共蔚县工作委员会书记由杨普泽担任,委员有方星五、赵振中、邹嘉甫、阮泊生、李大愚等。这次会议还决定建立会子里党支部(杨普泽负责)、白乐联校党支部(赵振中负责)、白乐前堡党支部(方星五负责)、吕家庄党支部(杨禄负责)东水泉党支部(邹嘉甫负责),同时决定西合营师范学校工作委员会也改为党支部,归县工作委员会领导。这次建立的各支部是蔚县集中建立的第一批党的基层支部组织。此时,全县中共党员约有20余名。
中共蔚县党组织建立之后,受到了中共北平市委的直接关怀和重视,在白色恐怖下,几经周折派人来指导蔚县的工作,使蔚县党组织在困难环境和艰苦条件下得以健康成长。1932年冬,中共北平市委派孙志远到达蔚县,指示党组织要深入农村,尽快在全县范围内展开活动,扩大影响。孙志远还把带来的党内文件和《北方红旗》等进步刊物留给蔚县党组织。孙志远的这次检查以及蔚县党组织对其所留文件的学习,大大开阔了蔚县党组织的工作视野。1933年春,中共北平市委再派袁敏到蔚县检查党的工作。袁敏在检查工作中批评了蔚县党组织存在着严重的关门主义倾向。此前,中共蔚县工作委员会及以前个别党员的活动主要是在教育界,党组织发展的目标也是以青年教师和学生为主。共产党的活动范围过窄,这是蔚县党组织客观存在的一种不足。孙志远、袁敏二人两次检查工作,都指出了蔚县党组织存在的这一问题,这对蔚县党组织的教育是深刻的。于是,蔚县工作委员会确定新的工作方针,将党的活动重点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大力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为此,县工委会向各支部提出了注重在农村发展党员的要求。当时,蔚县的大多数党员都是西合营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或曾被校方开除过的肄业生。他们离开学校后,分布在全县各地的农村小学任教,本身就在农村,具有随时接触农民的便利条件。所以,当县工委的指示发出后,各地的党员便迅速活动起来,与农民交朋友,作宣传,启发和引导农民走向革命,使共产党的影响在农村迅速扩大。同时,一些追求进步的贫苦农民加入共产党的队伍,党在农村的工作局面顺利打开了。
1933年3月,武月亭离开蔚县到张家口参加抗日活动。蔚县工委会再次与上级党组织失掉了联系。但是,此时的蔚县共产党组织,经过风风雨雨的锻炼和考验,已具有相当的独立活动能力,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们仍坚持着一定范围内的工作与活动。这年春天,中共蔚县工作委员会召开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杨普泽、方星五、赵振中、邹嘉甫、阮泊生、李大愚、贺子俊等人,他们代表着全县40多名党员。会上总结了中共蔚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各项工作,肯定了党深入农村,吸收贫苦农民加入党组织的正确工作方向,并讨论了在农村建党的方法以及党的经费来源问题。会议选举县工委新的领导成员,调整了县工委组织机构。杨普泽当选为新的县工委书记,邹嘉甫为副书记,委员有:方星五、赵振中、阮泊生、李大愚、贺子俊。县工委下设组织、宣传、联络机构,分别由邹嘉甫、阮泊生、赵振中和方星五负责,贺子俊任全县的总交通员。中共蔚县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是蔚县党组织走向成熟的标志。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国民党反动统治相当严密的情况下,他们能如此周密地组织这次代表大会并获得圆满成功,充分说明蔚县的党组织是一个具有相当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战斗集体,是蔚县革命斗争坚强的领导核心。
1933年7月,中共蔚县工作委员会根据党在农村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又分别建立了李邻庄党支部(杜钰负责)和水北党支部(阮泊生、刘一鸣负责),继而又建立了东黎元庄党支部、南梁庄党支部、西双塔党支部、大德庄党支部、大云町党支部、张庄党支部。另外还在松枝口、赤崖堡、南洗冀等村建立了党小组。此时,全县党员已发展到百余名。为了便于领导,根据各党支部分布情况,县工委下属设区委。代王城区委以水北为中心,由阮泊生负责;北水泉区委以李邻庄为中心,由杜钰负责;吉家庄区委以东水泉为中心,由邹嘉甫负责;白乐区委以会子里为中心,由杨普泽负责。通过建立新的党支部,加设区委领导层,大大加强了县工委对各党支部的系统领导,有效地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1933年夏,驻抗日同盟军的中共河北前线工作委员会派王纯一到蔚县指导工作。他在蔚县期间,向各级党组织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理论和党有关开展新形势下革命斗争的方针政策,同时抽调蔚县地下党员贾吉平、张建玉到前委受训,对工委会的工作推动很大。1933年8月,在抗日同盟军撤往张北前,前委召开紧急会议,留守办事处处于地下与张家口市委共同领导党的工作。1934年春夏之交,王纯一离开蔚县,蔚县党组织又一次与上级党失去联系。之后,蔚县共产党组织先后四次派人出去寻找上级党组织,未有结果,继续在本地坚持和开展斗争。
共产党在蔚县积极发展组织、壮大队伍的同时,始终坚持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剥削和压迫的斗争。1932年,中共蔚县工作委员会决定建立以农民为主体,吸收各界人士参加的反帝大同盟组织,并指定李大愚具体组织和负责领导。反帝大同盟建立后,广大农民踊跃参加,短短几个月,成员遍及全县各村镇。1934年1月,县工委又根据反帝大同盟中农民盟员越来越多的情况,决定将反帝大同盟改为反帝抗捐大同盟,同时还作了春节前在全县八大镇同时举行抗捐大暴动的计划。共产党在领导组织抗捐大暴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因当局事先得到风声,作了严密的防范和戒备,所以这次计划中的大暴动未能实施。然而,小型的抗捐斗争却始终不断。如在白乐镇的集市上,以抗捐盟员赵开为首的几百名农民砸了税务局的过柴秤,踢了他们的过粮斗,搞得他们狼狈不堪。
在组织群众开展抗捐斗争的同时,县工委还针对“九·一八”事变后出现的新形势,有计划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西合营师范学校的师生们积极组织起宣传队,到西合营、夏源、苗家寨等十几个村庄进行抗日宣传,号召广大群众踊跃参加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活动。1934年冬,察哈尔省教育厅厅长佟麟阁到西合营师范学校视察,师生们把县工委印制的反对蒋介石政府卖国行为,要求团结合作、一致抗日的传单投放到了佟麟阁的住所,撤遍了全校的各个角落。1936年上半年,西合营师范学校的师生在县工委的领导下组织了第五次学潮。他们以反对校方干扰学生开展抗日活动为由,举行了罢课斗争。在领导学生开展抗日活动的同时,县工委也积极在社会上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6年,为配合中国工农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赴前线进行抗日的行动,县工委在会子里赶印了大批标语传单,并在一夜之间把标语传单贴遍了西合营镇,甚至撒到了国民党的兵营里。随后,县工委又通过地下交通站,把标语传单送往全县各地,为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抗日行动大造声势。
自1929年张苏将革命火种引入蔚县及中共北平市委在蔚县指导建立党的组织以后,数年间,蔚县的革命斗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马列主义的传播,唤起了民众的觉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产生了革命的领导核心,加上蔚县共产党组织和革命群众不惧镇压、不畏流血、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才使蔚县这个原本封闭沉寂的偏远农村得以成为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在张家口农村开展革命斗争最为活跃的地区。虽然在此其间,蔚县的共产党组织也遇到过挫折,革命斗争也经历过反复,但他们仍始终不渝地坚持斗争的信念和革命的追求,从不因敌人的疯狂和环境的残酷而改变。正因为如此,蔚县的共产党组织才从无到有,革命斗争才从小到大,革命力量才越来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