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恶劣的战争条件下,跟着共产党坚持不懈地开展各项抗日活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副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群众利益的方针政策。根据地共产党组织依靠这些政策,将广大人民群众牢牢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在抗战之初,共产党为了达到切实减轻广大农民的经济负担,又不致过分损害地主、富农的实际利益,同时既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又可团结各阶层人士一道抗日的目的,在广大的农村贯彻了减租减息(即“二五减租”)政策,规定了减轻农民向地主所缴的地租和利息的具体标准。1940年2月,晋察冀边区政府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在重新修正和颁布了《减租减息单行条例》的同时,又发出《关于减租减息的意义与执行问题的指示信》,对减租减息的历史由来和意义及《条例》修正的必要性作了详细说明。修正后的条例,重申实行“二五减租”,并根据边区实际确定了地租不得超过耕地主要作物产量的375‰,借债年利率不得超过10%等规定。修正后的条例,运用了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原则,吸收了国民党政府制定但没有真正实行的中华民国土地法与抗战建国纲领的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精神。它用政治与法律的手段限制了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封建剥削,成为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政策。另一方面,为了缓和地主与农民的紧张关系,巩固各阶层的抗日合作和农民的既得利益,1940年第四季度后,根据地内又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北方局8月颁布的《双十纲领》,要求“在减租减息后,佃户须依法纳租,债户须依约偿付利息”。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后,排除了封建的超额地租和高利贷剥削,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租息负担。由于平西、平北地区的情况不同,减租减息政策的执行时间和程度也不一致。平西抗日根据地各联合县,早在1938年就开始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共产党的减租减息政策明确后,中共十一地委,发动群众对以前减租减息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推广。1943年10月后,平西地区开始全面贯彻减租政策。减租运动的重点放在已初步实行的地区,以求得进一步深入实行减租减息。平西各县根据政府规定,对过去没有实行减租的,依法从1941年以后实行退租;减租后仍超过375‰的,或地主以各种形式增租的,均依法予以纠正或取消。在贯彻减租政策过程中,各县对地主增租夺佃、超经济剥削等违法现象进行了彻底清算,形成了广泛的退租运动。平西贯彻减租政策后,不仅使讹诈、霸占、无偿劳役高租、“上打租”等各种超经济剥削现象得到了纠正,改善了贫苦农民的生活,而且解决了多年来各种土地纠纷,照顾了地主阶级的利益。由于地主土地所有权和佃户土地使用权得到保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对于平西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具有重要意义。中共第十二地委则因环境处于残酷斗争时期,巩固的区村政权较少,造成了减租减息政策的贯彻执行相对滞后,只有少数地区初步实行过减租减息政策。平北地区土地租额一般都在40%以上,有的高达70%,甚至100%,存在着各种超经济剥削和高利贷剥削。1943年5月,平北地分委在西坡会议上对减租减息政策进行了认真贯彻,针对本地情况提出了明确的减租减息要求。12月6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给平北地分委的指示信中强调指出:“在不妨害团结的原则下,广泛发动群众的民主民生斗争,彻底实行减租减息(在巩固区),增加工资”。此后,平北在已初步实行过减租减息政策的地区开展了彻底减租的群众运动。各县委和农救会等群众团体举办了区级干部训练班,学习“双减”政策。一般村庄都成立了减租复工委员会,区、村干部分散到各街进行调查和动员工作,根据所搜集的材料,召集租佃、劳资双方会议,提出和解决问题,在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首先在抗日一面村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到1943年底,平北区370个抗日一面村中,有182个村的1200户地主6500亩土地面积实行了减租。各县相比,龙赤联合县执行得较好,除减租外,还清理旧债83份,减粮食21.4石,减钱息5022元,利息一般降低了1-2分。龙崇赤、龙赤两联合县共清理旧债612件。但是,平北全区贯彻减租工作刚开始时缺乏工作经验,在地区发展和掌握程度上都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状况,在干部中也存在着对土地政策认识和执行上的错误,这些缺点和错误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得到了纠正。1944年冬,平西、平北、察南地区还贯彻执行了“二五减租”、保障佃权的土地政策和奖励生产、保护工人利益的劳资政策。位于桑干河畔的大沙河村实行减租的有119户,共减租211石;8个雇工增资16.2石米和1000元现金。蔚县六区共减租32石,给贫苦农民及抗属恢复土地80余亩,全区工人平均每人增资166元,使全区群众的生产热情大为提高。土地、劳资政策的贯彻执行,不仅进一步密切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而且对稳定社会秩序、安定民心、激发群众抗日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广泛发动群众,进行调查试点,训练区级干部,以及采取把减租与发展生产、开展政治斗争相结合的办法,使平西、平北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工作获得成功。主要表现在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粮食充足,冬天有了新棉衣。各县新年文艺活动、拥军工作空前活跃,群众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通过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广大群众知道了共产党的政府就是为群众服务的,共产党的政策就是保护老百姓利益的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