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和军区召开了各区党委和二级军区干部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在胜利进行1944年攻势作战的基础上,讨论并制定了《1945年扩大解放区方案》。《方案》确定了1945年扩大解放区要坚持向北发展的方针,以解放平绥铁路两侧地区和开辟雁北、察南等地为主要发展方向,尽可能逼退日伪军深入内地及边缘地区的据点碉堡,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把“挤”敌人的工作形成群众运动。根据这一方案,这年春季冀察军区主力部队和民兵,向边缘区和内地的日伪城镇据点展开围困,发动了春季攻势。第十一军分区部队解放了日军在平西的重要据点斋堂和紫荆关,并进逼到北平郊区。第十二军分区部队由龙赤地区伸展到崇礼县城。第十三军分区活动于察南的部队,经过3个多月的苦战,解放了平绥路南、张家口市西南的广大地区,包括327个村庄,81700余人口。在夏季攻势作战中,平北、察南抗日根据地军民,按照冀察军区的部署,迅速展开了察南战役和平北战役。
1945年5月,为策应冀晋区的雁北战役,冀察军区察南支队也开始向集结在察南的日伪军发起攻势作战。当时,驻扎在察南地区的日伪军力量还很强大,有日军独立第二混成旅团5个大队,计5000人左右,分布于宣化、怀来、蔚县、涞源各1个大队;伪“蒙疆”宣化省直辖警察5个大队,共计2500人,分布在宣化、西合营、延庆、涞源、新保安等地;在每个县还有县属警察大队分布于本县据点,每大队500人,计7500余人,驻察南地区日伪军总计1.5万人。根据日伪军的分布情况,八路军部队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攻击其薄弱环节。5月12日夜,八路军第十三军分区二十团600余名指战员和地方部队、民兵,按预定部署迅速包围了怀安城。13日凌晨,攻城部队架梯攻城,登上城墙打开城门后,与敌进行激烈巷战,将守敌大部消灭,残部突围北逃。中午,战斗结束,共歼敌450余人,缴获各类枪支300余件,弹药一部,军用物资甚多。怀安城群众兴奋异常,自动帮助八路军拆毁城墙,欢迎部队入城。部队入城后,马上展开抗日宣传、维持治安、开仓赈济贫苦居民,仅粮食就散发1.2万石。这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也标志着察南战役拉开了序幕。
5月23日,中共十三地委和军分区派出察北骑兵支队,袭入张北伪蒙古军防区,使伪蒙古军惊惧万分。7月份,蔚阳联合县游击队在民兵、群众配合下,攻克阳原重镇东井集据点。冀察军区部队从发动夏季攻势以来,在张家口、张北城一线以西,宣化川南阳原一带的广阔区城内,攻克了怀安城、涞源县城,围困广灵县城,袭入宣化南关,进逼张家口市郊,先后发起袭击、伏击、攻坚战斗近百次,拔除逼退日伪据点58处,缴获许多军用物资,胜利完成了“确使察南10县为我有和切实掌握平绥线”的战略任务。
1945年夏,八路军第十二军分区、第十三军分区会同龙关、赤城、龙崇宣的地方武装和民兵,为配合冀察军区部署的察南战役和热西战役,以打破日军长期以来对抗日根据地的严密封锁,打通和连接被日伪割断的根据地,奠定全面反攻的基础。继春季攻势后又于5月10日至7月20日之间,先后发动了两期攻势战役,即平北战役。在5月10日至5月25日第一期战役中,平北部队和民兵先后攻克和逼退了崇礼县太子城、中山沟、驿马图一带和赤城县雕鹗、兴仁堡、岭头一带的24个日伪据点,使北部地区的赤源、崇礼与张北地带连成一片,北部地区与中部龙赤地区基本上打通,宣怀地区日伪的威胁大大减弱,延庆川为根据地部队所控制。至此,平北抗日根据地被分割的形势基本结束。第二期战役从5月25日开始,到7月20日结束。6月16日,十三军分区政委段苏权和副司令员钟辉琨率分区特务连和四十团一部,奇袭了伪军重要据点三岔口,切断了三岔口到赤城、沙城、龙关的道路,使龙关、赤城的日伪军陷入孤立。7月1日,军分区政委段苏权、司令员詹大南率十团、四十团以及龙崇宣支队向北挺进,里应外合一举光复了崇礼县城西湾子。这次军事胜利,使根据地获得了许多急需的军用物资,军民抗日热情大为振奋。7月18日,东进的平北部队十团、四十团,在当地的武工队、民兵及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在龙门所伏击了伪满军和赤城“讨伐队”共计800余人。龙门所伏击战的胜利,把龙赤三区与八区到平北腹地海陀山连成一片,使抗日部队挺进热西有了可靠的后方基地。这期间参加平北战役的部队还收复了样田、剪子岭、镇宁堡、杨田堡、谷嘴窑子、四牌楼沟节、独石ロ、云州堡、后城、大庄户、二道关、黄花城、马营子、于营子等日伪据点;逼退了伪满洲国第一道防线的伪满军队。平北战役共经历了70多天,攻克和逼退日伪据点多处,毙伤俘伪军1200多人,解放村庄172个,人ロ7.4万人,扩大解放区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实现了将伪满军赶到外长城(指从独石口至四海一线)之外的目的。察南战役和平北战役的胜利,使冀察与冀晋新解放区联成一片,为进一步出师东北,攻击伪满军队,开辟了巩固的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