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取得了一切民主自由的权利,生活也有了保障。为了改善工人生活,提高劳动生产率,市政府采取了增资减租与调节劳资关系的措施,使劳资合作,发展生产双方有利。当时,在公营企事业中,废除了日伪的配给制。8月发给工人双薪,9月增资20-30%,10月实行刺激生产、奖励技术、以实物为标准的新的工资制,切实改善了工人生活。工人们也积极开展增产竞赛运动,加强劳动纪律,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在私人工厂中和商店的学徒店员也增加薪资,使他们生活得到提高与保障。人民政府对抗属的优待工作十分重视。全市共有抗属408户,1482人。从8月到年底,政府先后3次向抗属发放补助优待粮66万斤,贷款75万元(边币),帮助抗属组织生产合作社,解决抗属生活问题。在开展拥军优抗拥政爱民活动中和春节期间,全市政民机关干部为慰藉八年英勇抗战的子弟兵,捐慰劳款边币915万元,与大批慰劳物品。全市人民给抗属贴对联、挂匾、献花、拜年,请抗属在群众中忆苦、到部队联欢,造成全市拥军热潮,循现出不少拥军模范。市妇联曾号召妇女向拥军模范何老太太、杨老太太学习,进一步增进了军民关系。
市人民政府为救济贫苦灾难民,解放后8个月内,先后3次拨发救济粮20.13万公斤,棉衣2000套,棉花2100公斤,使4.7万余人免于饥寒。同时政府又发放贷款边币50万元,投资边币500万元,成立合作社,设立救济院、戒烟所,建造房屋。组织失业者、贫苦市民、妇女开展生产自救,解决生活问题。并为7000多户工人、店员和贫苦市民解决了住房问题。经市总工会、市妇联失业职工介绍所,介绍就业者达3138人。1946年3月14日,市人民政府又决定给从平津和全国9个省份国民党统治区逃至张市的失业者和灾难民贷款3100万元(边币),帮助他们组织合作社,从事手工业生产,使他们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张家口市人口也由14万增至17万。
张家口自古以来就是个工商业城市。日军侵占时,对各种物资进行野蛮的掠夺,致使工商业遭到摧毁性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立即取消敌伪之经济统制政策,宣布贸易自由,明令废除苛捐杂税,解散伪“市配给组合”,摧毁敌伪遗留下来统制工商业的各种组织,公会,而由各工商业者民主地组织各业的联合会,由下而上成立全市总商会和工商业者联合会。这样,使工商业得到了新生、为了鼓刷和扶植工商业的发展,政府除采取了平抑物价、稳定金融、调剂商品、发展对外贸易、调节劳资关系等措施外,还免去敌占时期47种税务。人民政府实行轻税政策,仅征收统一工商业税和农业统一累进税,而且聘请有威望有经验的人士组成市税收评议委员会,慎重研究各商号、各农户应负担分数,力求税收合理公平,各行各业较过去平均减少二三十倍税款。1946年2月,市政府发出通知,减免小商负担,小商每户减免1000元边币,一些艺匠如钉鞋、钉碗、白铁匠、磨刀、卖黄土等户可全部免税。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还让出24个工厂,价值共约45万元(边币),公开卖给私人或实行公私合营,并直接提供商业贷款311万元(边币),工业贷款131万元(边币),合作贷款724万元(边币),共计1166万元(边币)。这样,使全市工商业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小商贩,由8044户发展到13000户;大中商家由1980户增至3201户。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的是粮食、皮毛、牲畜、牙行、煤炭业;绸布业、广货杂品业扩充股金,到平津苏杭等地贩货,扩大贸易;皮毛业、旅蒙业、猪鬃业、制革业各商家打通内蒙贸易路线,组织旅蒙商团,使日伪统治下多年停滞的旅蒙商业大量发展,从张家口到贝子庙(锡林浩特)的650多公里路上,装有布匹、日用品、粮食的商运大车络绎不绝。1946年1月,国共两党停战命令颁布后,张家口大小商人都坚信在民主政府贸易自由的政策下,张家口将会更加繁荣。
在农村,普遍实行了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张市农村有26个,农户2653户,其中一半以上是租地耕种,地租占产量1/2以上,而且对敌负担差不多完全由佃户所出,农忙时还要给地主帮工,再加上二地主从中盘剥,使得农民生活苦不堪言。解放后,经过减租及换约后,产量增多,双方有利,农民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对开展大生产运动起到很大作用。过去由于敌人低价强买和抢占土地,使农民损失水地、旱地共47453亩,致使很多农民流离失所。为实现“耕者有其田”,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市政府规定“凡过去农民租种土地一律不准夺佃”,并将没收日伪的土地除少数作为部队机关生产及本市建设所需外,其余的均无代价地分给贫苦抗属和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本市开明绅士李秋圃及其他干部、居民、职员18人,也以阮慕韩献地义举为榜样,共献地5376.3亩。1946年6、7月,贯彻中共中央“五四指示”进行土改后,又将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农民接到土地证后,不禁连声高呼“共产党万岁!”政府还拿出1000万元边币做为水利、农具、肥料、种子、牲畜贷款,帮助贫雇农消灭荒地、恢复耕地,发展水利,增加水地,调剂农作物分配,提倡和发展劳动互助组织,使翻身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946年比1945年粮食总产量增加了31650石。
人民政府为组织人民的经济生活及解决物资需要,1946年3月,贷出巨款4440万元边币帮助农民开办了群众性的合作社,并扶助街道合作事业的发展。在自由自愿原则下,人民还自愿集股,自选干部,自己办事。在半年中,全市共组建合作社112个,社员达32887人,有资金1200万元。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是大众合作社,在3个月中,成交额达1.04亿元边币。一些手工业者和失业工人及贫苦市民、妇女也自行集股组织起合作社60个,有社员22819人,股金473万元边币。他们或进行加工生产或进行家务劳动,并逐渐由消费合作社向生产运输方面发展,这些合作社既调剂了城乡物资,减轻了中间剥削,更方便了群众对生产生活日用品的需要,切实解决了人民的生活问题。
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开始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事业。为彻底肃清日伪奴化教育的影响,人民政府大力普及国民教育,发展中等教育,创建社会教育。根据边区政府实行的民办、公助、普及教育的方针,规定了中小学教职员薪金待遇的新办法,加上老解放区教育工作者的帮助,张家口市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小学由敌占时全市24所,6000多名学生,猛增到53所,学生11000多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还在张家口创建了中国医科大学华北联大和张家口工科专门学校等3所大专院校,大中学校发展到15所。这些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建国后,活跃在共和国的各个领域里,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中小学比日伪时期增加学生28.31%。群众办学也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在群众团体的帮助指导下,张家口市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大学——业余公学。与此同时,各行业、工厂、街闾、农民还办起民校、夜校,各种学习小组和儿童补习班,共约百余处,使万余名青年、干部、工人、农民、妇女、儿童重新获得升学和补习文化的学习机会。张家口迅猛发展的教育事业,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平津及重庆等地的大中学生和青年纷纷来张求学。
在中共中央号召下,延安等解放区大批文艺工作者和文化团体奔赴张家口,周扬、丁玲、艾青、萧三、于力、成仿吾、沙可夫、李焕之、周巍峙、陈企霞、邓拓、康濯等百余著名的作家艺术家云集张市。首先出刊了中共张家口市委机关报《张垣日报》(7月1日改名《新张家口日报》),随后《晋察冀日报》也在张市出刊。他们帮助成立了张市文协、音协、美协、曲协和新剧联合会;他们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联合创办了《民主青年》《时代妇女》《北方文化》《长城》等7种刊物,有力地推动了张家口的专业剧团和群众文艺活动的蓬勃开展。市民众教育馆(后改名文化馆)设有阅览、游艺、说唱馆,开馆不到一个月,参加各种活动者即达39677人次。许多工厂、学校、街道还成立文艺团队,自编自演自己的翻身剧,表现他们热爱共产党、八路军和人民政府,歌颂自己的领袖和工作模范,歌唱民主幸福的新生活。各剧团400多名专业文艺工作者,编排了大量话剧、歌刷、秧歌剧,充分反映张家口解放前后的变化,群众参加各种斗争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情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战,发动内战,残害人民的罪行。他们还深入到全市各区进行宣传演出。《王秀鸾》《白毛女》《血泪仇》等剧目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特别是反映真人真事的《枪毙杨小脚》演出后轰动了全市,适时地配合了张市的清算控诉复仇运动,唤起群众参加斗争的热情。张市的10多家影剧院还多次举办义演活动,筹资支援东北民主联军,支援北平梨园同行,支援保卫晋察冀和张家口市的前线将士。
日军侵占张家口8年,居民区及商业区垃圾成堆,破烂不堪。解放后,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大力进行公务公用建设。修复敌人溃退时所破坏的市内桥梁和主要街道、马路、下水道,修建自来水,修筑护岸堤坝,治理西沙河水患,扩建露天商业市场,安置路灯,开办市内公共汽车,修复通往各县的公路750公里,新建了长途电话线路5100公里,修复了市内自动电话线,把张家口与晋察冀各地紧密联系起来。为了扫除日伪时遗留之垃圾污物,加强卫生建设,人民政府号召全市人民整顿市容,先后5次开展大规模群众卫生运动,造成全市党政军民、男女老幼,清扫庭院街巷各处垃圾的热潮。与此同时,又增加清道夫,增添垃圾箱、渗水井,修建公共厕所,使张家口市容焕然一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还十分关心人民的健康。扩大市立医院,改革医疗制度,组织医务人员分区分片进行防病治病活动,为建设民主繁荣的新张家口创造了优美的环境。人们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不仅能够领导农村,而且能够管理和建设城市。在搞好政治经济建设,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同时,市委重点抓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张市解放后,随着区政府的建立,中共张家口市委委配干部组建成8个区委员会。从9月开始了基层建党工作。本着先上后下,层层建立党组织的原则,一年多的时间,市委先后3次召开组织工作会议,结合本市恢复与建设及战备情况,市委及时提出抓紧抓好党的建设,要求在各项群众斗争中,放手而慎重的吸收新党员,不仅注意在工人、在贫农中发展党员,而且也注意从青年知识分子、学徒店员、妇女、小商人中发展组织,克服关门主义和拉夫凑数的现象,在工厂、农村、学校、街道先后建立了党支部。在建党中,随着时局的发展变化,市委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整理支部审查党员工作,清洗投机分子、阶级异己分子、奸细分子及忠实青红帮者出党,保持党的纯洁性。建立健全党支部的各种制度,如会议汇报制度,党员请假制度,交纳党费制度,及严格履行入党手续、人党仪式和党员候补期。各区委在教育党员、帮助支部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核心领导作用,培养模范党员和模范支部等方面也下了很大力量,使张市的建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到1946年10月,全市共8个区委,建立基层党组织(支部、总支)192个,各支部(总支)都设有专职书记,有党员4287人,占全市17万人口的2.5%,并涌现出许多模范支部和模范党员。他们在保卫、建设张家口和反击国民党的进攻中发挥了核心堡垒作用。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作为晋察冀边区首府的张家口市,在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边委会的领导下和民主政府的管理下,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恢复与建设,以及工商、贸易、交通等事业的改革与繁荣方面确立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经过全市人民的奋发努力和老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授,张家口建设成为一个中外注目的、和平民主繁荣的模范城市。为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接收和管理城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大批干部。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市人民彻底解除日伪长期压迫之苦,获得了翻身解放,享受着民主和平生活,也更加热爱自己亲手解放和建设的新城市。但是蒋介石妄图夺取人民的胜利果实,一直伺机向解放区进攻。蒋介石在向张家口及其周围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连遭失败后,于1月19日在张家口组成“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第五战地执行小组”。3月,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军事三人小组成员抵达张家口视察,对缓和军事冲突起了积极的作用。正当张家口军民积极建设民主繁荣的新张家口的时候,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议,发动了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向全边区人民发出保卫张家口的战斗号召:当此紧急关头,全边区军民英勇战斗,进行全面的自卫反击,保卫人民的新张家口。市委也向全市17万人民发出了“反对内战,团结自卫,实行全民武装粉碎蒋军进攻,支援前线争取自卫战争胜利”的号召。全市人民紧急动员起来,踊跃投身到保卫张家口的伟大斗争中来,掀起备战热潮。从市到各区和各街、村都成立了人民武装委员会,全市组织起自卫队100多个共2.6万多人。他们平时护厂、护校,战时组织支前、配合部队作战。各区成立了联防指挥部,统一领导备战工作,并组织人民武装纠察队、救护队、担架队。青年们踊跃参战,很多群众自动配合挖筑工事。第八区的青年农民90多人,就是在保卫张家口、保卫土地的口号下,自动组织武装队伍,成立“八区连队”,得到全市人民的赞扬。各街道、农村、工厂和机关、学校广泛发动群众,展开热烈的献工、献金、献时活动和节衣缩食,加紧生产,制作军衣、军鞋,慰劳救护,防奸防特,保卫工厂,保卫解放区,支援自卫战争前线的工作,鼓励子张家口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取得了一切民主自由的权利,生活也有了保障。为了改善工人生活,提高劳动生产率,市政府采取了增资减租与凋节劳资关系的措施,使劳资合作,发展生产双方有利。当时,在公营企事业中,废除了日伪的配给制。8月发给工人双薪,9月增资20-30%,10月实行刺激生产、奖励技术、以实物为标准的新的工资制,切实改善了工人生活。工人们也积极开展增产竞赛运动,加强劳动纪律,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在私人工厂中和商店的学徒店员也增加薪资,使他们生活得到提高与保障。人民政府对抗属的优待工作十分重视。全市共有抗属408户,1482人。从8月到年底,政府先后3次向抗属发放补助优待粮66万斤,贷款75万元(边币),帮助抗属组织生产合作社,解决抗属生活问题。在开展拥军优抗拥政爱民活动中和春节期间,全市政民机关干部为慰藉八年英勇抗战的子弟兵,捐慰劳款边币915万元,与大批慰劳物品。全市人民给抗属贴对联、挂匾、献花、拜年,请抗属在群众中忆苦、到部队联欢,造成全市拥军热潮,循现出不少拥军模范。市妇联曾号召妇女向拥军模范何老太太、杨老太太学习,进一步增进了军民关系。
市人民政府为救济贫苦灾难民,解放后8个月内,先后3次拨发救济粮20.13万公斤,棉衣2000套,棉花2100公斤,使4.7万余人免于饥寒。同时政府又发放贷款边币50万元,投资边币500万元,成立合作社,设立救济院、戒烟所,建造房屋。组织失业者、贫苦市民、妇女开展生产自救,解决生活问题。并为7000多户工人、店员和贫苦市民解决了住房问题。经市总工会、市妇联失业职工介绍所,介绍就业者达3138人。1946年3月14日,市人民政府又决定给从平津和全国9个省份国民党统治区逃至张市的失业者和灾难民贷款3100万元(边币),帮助他们组织合作社,从事手工业生产,使他们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张家口市人口也由14万增至17万。
张家口自古以来就是个工商业城市。日军侵占时,对各种物资进行野蛮的掠夺,致使工商业遭到摧毁性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立即取消敌伪之经济统制政策,宣布贸易自由,明令废除苛捐杂税,解散伪“市配给组合”,摧毁敌伪遗留下来统制工商业的各种组织,公会,而由各工商业者民主地组织各业的联合会,由下而上成立全市总商会和工商业者联合会。这样,使工商业得到了新生、为了鼓刷和扶植工商业的发展,政府除采取了平抑物价、稳定金融、调剂商品、发展对外贸易、调节劳资关系等措施外,还免去敌占时期47种税务。人民政府实行轻税政策,仅征收统一工商业税和农业统一累进税,而且聘请有威望有经验的人士组成市税收评议委员会,慎重研究各商号、各农户应负担分数,力求税收合理公平,各行各业较过去平均减少二三十倍税款。1946年2月,市政府发出通知,减免小商负担,小商每户减免1000元边币,一些艺匠如钉鞋、钉碗、白铁匠、磨刀、卖黄土等户可全部免税。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还让出24个工厂,价值共约45万元(边币),公开卖给私人或实行公私合营,并直接提供商业贷款311万元(边币),工业贷款131万元(边币),合作贷款724万元(边币),共计1166万元(边币)。这样,使全市工商业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小商贩,由8044户发展到13000户;大中商家由1980户增至3201户。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的是粮食、皮毛、牲畜、牙行、煤炭业;绸布业、广货杂品业扩充股金,到平津苏杭等地贩货,扩大贸易;皮毛业、旅蒙业、猪鬃业、制革业各商家打通内蒙贸易路线,组织旅蒙商团,使日伪统治下多年停滞的旅蒙商业大量发展,从张家口到贝子庙(锡林浩特)的650多公里路上,装有布匹、日用品、粮食的商运大车络绎不绝。1946年1月,国共两党停战命令颁布后,张家口大小商人都坚信在民主政府贸易自由的政策下,张家口将会更加繁荣。
在农村,普遍实行了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张市农村有26个,农户2653户,其中一半以上是租地耕种,地租占产量1/2以上,而且对敌负担差不多完全由佃户所出,农忙时还要给地主帮工,再加上二地主从中盘剥,使得农民生活苦不堪言。解放后,经过减租及换约后,产量增多,双方有利,农民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对开展大生产运动起到很大作用。过去由于敌人低价强买和抢占土地,使农民损失水地、旱地共47453亩,致使很多农民流离失所。为实现“耕者有其田”,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市政府规定“凡过去农民租种土地一律不准夺佃”,并将没收日伪的土地除少数作为部队机关生产及本市建设所需外,其余的均无代价地分给贫苦抗属和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本市开明绅士李秋圃及其他干部、居民、职员18人,也以阮慕韩献地义举为榜样,共献地5376.3亩。1946年6、7月,贯彻中共中央“五四指示”进行土改后,又将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农民接到土地证后,不禁连声高呼“共产党万岁!”政府还拿出1000万元边币做为水利、农具、肥料、种子、牲畜贷款,帮助贫雇农消灭荒地、恢复耕地,发展水利,增加水地,调剂农作物分配,提倡和发展劳动互助组织,使翻身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946年比1945年粮食总产量增加了31650石。
人民政府为组织人民的经济生活及解决物资需要,1946年3月,贷出巨款4440万元边币帮助农民开办了群众性的合作社,并扶助街道合作事业的发展。在自由自愿原则下,人民还自愿集股,自选干部,自己办事。在半年中,全市共组建合作社112个,社员达32887人,有资金1200万元。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是大众合作社,在3个月中,成交额达1.04亿元边币。一些手工业者和失业工人及贫苦市民、妇女也自行集股组织起合作社60个,有社员22819人,股金473万元边币。他们或进行加工生产或进行家务劳动,并逐渐由消费合作社向生产运输方面发展,这些合作社既调剂了城乡物资,减轻了中间剥削,更方便了群众对生产生活日用品的需要,切实解决了人民的生活问题。
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开始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事业。为彻底肃清日伪奴化教育的影响,人民政府大力普及国民教育,发展中等教育,创建社会教育。根据边区政府实行的民办、公助、普及教育的方针,规定了中小学教职员薪金待遇的新办法,加上老解放区教育工作者的帮助,张家口市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小学由敌占时全市24所,6000多名学生,猛增到53所,学生11000多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还在张家口创建了中国医科大学华北联大和张家口工科专门学校等3所大专院校,大中学校发展到15所。这些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建国后,活跃在共和国的各个领域里,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中小学比日伪时期增加学生28.31%。群众办学也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在群众团体的帮助指导下,张家口市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大学——业余公学。与此同时,各行业、工厂、街闾、农民还办起民校、夜校,各种学习小组和儿童补习班,共约百余处,使万余名青年、干部、工人、农民、妇女、儿童重新获得升学和补习文化的学习机会。张家口迅猛发展的教育事业,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平津及重庆等地的大中学生和青年纷纷来张求学。
在中共中央号召下,延安等解放区大批文艺工作者和文化团体奔赴张家口,周扬、丁玲、艾青、萧三、于力、成仿吾、沙可夫、李焕之、周巍峙、陈企霞、邓拓、康濯等百余著名的作家艺术家云集张市。首先出刊了中共张家口市委机关报《张垣日报》(7月1日改名《新张家口日报》),随后《晋察冀日报》也在张市出刊。他们帮助成立了张市文协、音协、美协、曲协和新剧联合会;他们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联合创办了《民主青年》《时代妇女》《北方文化》《长城》等7种刊物,有力地推动了张家口的专业剧团和群众文艺活动的蓬勃开展。市民众教育馆(后改名文化馆)设有阅览、游艺、说唱馆,开馆不到一个月,参加各种活动者即达39677人次。许多工厂、学校、街道还成立文艺团队,自编自演自己的翻身剧,表现他们热爱共产党、八路军和人民政府,歌颂自己的领袖和工作模范,歌唱民主幸福的新生活。各剧团400多名专业文艺工作者,编排了大量话剧、歌刷、秧歌剧,充分反映张家口解放前后的变化,群众参加各种斗争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情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战,发动内战,残害人民的罪行。他们还深入到全市各区进行宣传演出。《王秀鸾》《白毛女》《血泪仇》等剧目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特别是反映真人真事的《枪毙杨小脚》演出后轰动了全市,适时地配合了张市的清算控诉复仇运动,唤起群众参加斗争的热情。张市的10多家影剧院还多次举办义演活动,筹资支援东北民主联军,支援北平梨园同行,支援保卫晋察冀和张家口市的前线将士。
日军侵占张家口8年,居民区及商业区垃圾成堆,破烂不堪。解放后,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大力进行公务公用建设。修复敌人溃退时所破坏的市内桥梁和主要街道、马路、下水道,修建自来水,修筑护岸堤坝,治理西沙河水患,扩建露天商业市场,安置路灯,开办市内公共汽车,修复通往各县的公路750公里,新建了长途电话线路5100公里,修复了市内自动电话线,把张家口与晋察冀各地紧密联系起来。为了扫除日伪时遗留之垃圾污物,加强卫生建设,人民政府号召全市人民整顿市容,先后5次开展大规模群众卫生运动,造成全市党政军民、男女老幼,清扫庭院街巷各处垃圾的热潮。与此同时,又增加清道夫,增添垃圾箱、渗水井,修建公共厕所,使张家口市容焕然一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还十分关心人民的健康。扩大市立医院,改革医疗制度,组织医务人员分区分片进行防病治病活动,为建设民主繁荣的新张家口创造了优美的环境。人们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不仅能够领导农村,而且能够管理和建设城市。在搞好政治经济建设,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同时,市委重点抓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张市解放后,随着区政府的建立,中共张家口市委委配干部组建成8个区委员会。从9月开始了基层建党工作。本着先上后下,层层建立党组织的原则,一年多的时间,市委先后3次召开组织工作会议,结合本市恢复与建设及战备情况,市委及时提出抓紧抓好党的建设,要求在各项群众斗争中,放手而慎重的吸收新党员,不仅注意在工人、在贫农中发展党员,而且也注意从青年知识分子、学徒店员、妇女、小商人中发展组织,克服关门主义和拉夫凑数的现象,在工厂、农村、学校、街道先后建立了党支部。在建党中,随着时局的发展变化,市委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整理支部审查党员工作,清洗投机分子、阶级异己分子、奸细分子及忠实青红帮者出党,保持党的纯洁性。建立健全党支部的各种制度,如会议汇报制度,党员请假制度,交纳党费制度,及严格履行入党手续、人党仪式和党员候补期。各区委在教育党员、帮助支部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核心领导作用,培养模范党员和模范支部等方面也下了很大力量,使张市的建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到1946年10月,全市共8个区委,建立基层党组织(支部、总支)192个,各支部(总支)都设有专职书记,有党员4287人,占全市17万人口的2.5%,并涌现出许多模范支部和模范党员。他们在保卫、建设张家口和反击国民党的进攻中发挥了核心堡垒作用。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作为晋察冀边区首府的张家口市,在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边委会的领导下和民主政府的管理下,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恢复与建设,以及工商、贸易、交通等事业的改革与繁荣方面确立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经过全市人民的奋发努力和老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授,张家口建设成为一个中外注目的、和平民主繁荣的模范城市。为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接收和管理城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大批干部。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市人民彻底解除日伪长期压迫之苦,获得了翻身解放,享受着民主和平生活,也更加热爱自己亲手解放和建设的新城市。但是蒋介石妄图夺取人民的胜利果实,一直伺机向解放区进攻。蒋介石在向张家口及其周围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连遭失败后,于1月19日在张家口组成“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第五战地执行小组”。3月,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军事三人小组成员抵达张家口视察,对缓和军事冲突起了积极的作用。正当张家口军民积极建设民主繁荣的新张家口的时候,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议,发动了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向全边区人民发出保卫张家口的战斗号召:当此紧急关头,全边区军民英勇战斗,进行全面的自卫反击,保卫人民的新张家口。市委也向全市17万人民发出了“反对内战,团结自卫,实行全民武装粉碎蒋军进攻,支援前线争取自卫战争胜利”的号召。全市人民紧急动员起来,踊跃投身到保卫张家口的伟大斗争中来,掀起备战热潮。从市到各区和各街、村都成立了人民武装委员会,全市组织起自卫队100多个共2.6万多人。他们平时护厂、护校,战时组织支前、配合部队作战。各区成立了联防指挥部,统一领导备战工作,并组织人民武装纠察队、救护队、担架队。青年们踊跃参战,很多群众自动配合挖筑工事。第八区的青年农民90多人,就是在保卫张家口、保卫土地的口号下,自动组织武装队伍,成立“八区连队”,得到全市人民的赞扬。各街道、农村、工厂和机关、学校广泛发动群众,展开热烈的献工、献金、献时活动和节衣缩食,加紧生产,制作军衣、军鞋,慰劳救护,防奸防特,保卫工厂,保卫解放区,支援自卫战争前线的工作,鼓励子弟兵在前线英勇作战。直至10月11日,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部队主动从张家口作战略撤退,张市党政军等领导机关也随之撤离张家口,转入农村继续坚持对敌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