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解放军主力部队撤离后,地方部队和驻张家口及宣化两市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及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于1946年10月9日开始撤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及边委会撤往平山,察哈尔省委、省政府撤往涞水,张家口市委、市政府撤往涞源东团堡。至10日夜,各级机关全部撤离张宣两市。11日,傅作义部侵占张家口市之后,分兵两路向东南、西南方向出击抢夺城乡及交通要道。随着主力部队的转移,地方部队和各地、县、区党政军以及群众团体工作人员,先后主动撤离城镇和交通沿线。察省第五(察东)地委、专署机关从怀来转至狼山一带后转撤至赤城大海陀一带。察省六(察南)地委、专署机关从柴沟堡撤往蔚县西合营,随后迁驻涿鹿县赵家蓬一带。察省七(察北)地委、专署从张北突围后,向赤城境内东坝头根据地转移。截至11月中旬,国民党先后占领了张家口、宣化、蔚县、阳原、沽源、崇礼、怀安、万全、涿鹿、怀来、张北、康保、尚义等县市,至12月中旬,又占领了赤城、龙关。张家口全部市、县城、重要集镇和主要交通干线的2680多个村镇全部被国民党军占领,特别是平绥铁路沿线被敌重兵占领,将察哈尔省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张家口解放区面积缩小了40%左右。
在敌强我弱的总的形势下,共产党对付敌人的全面进攻采取了积极的防御作战方针,主动地放弃一些地方和城市,诱敌深入,使敌人战线拉长,兵力分散,然后集中绝对优势兵力,选择敌人薄弱或孤立的部分,在运动中予以各个歼灭。以此逐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在战斗中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争取改变力量对比的悬殊状况,求得战略形势的根本转变。毛泽东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文中指出:我军作战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又说:“这是战胜蒋介石进攻的主要方法。实行这种方法,就会胜利。违背这种方法,就会失败。”这是毛泽东为全党全军制定的解放战争中正确的战略方针。
根据这一战略方针,10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聂(荣臻)、刘(澜涛)、萧(克)、罗(瑞卿):“张垣失守后,傅作义部队极端分散,利于我各个歼灭······我们方面一城一地之得失无关大局,主要任务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望本此方针鼓励士气,团结全党,完成中央给你们的重要任务。”
10月14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发布了《保卫张家口战役公报》,指出:“张垣之弃守不仅为察省人民之损失,且亦我晋察冀边区及全国人民之损失,我们决不能坐视人民之利益横遭劫夺而善罢甘休,我们将继续为保卫人民利益,保卫解放区的神圣土地而英勇奋战。张垣保卫战仅属大战之开端,事实将证明,蒋介石企图从军事上迫我屈服,
永远只是妄想。蒋氏既已违背全国民意侵占张垣,我们今后在军事上就完全不受任何约束,完全可以自由主动地继续歼灭进犯者。我们从日寇手中解放的张家口,一定还要由我们从蒋家进犯军手里重新解放出来。”①10月18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我军从张家口主动撤出,对解放区的整个战局并无影响”,“蒋介石所不能退出的每一处非法侵占地区,我们一定要用血肉夺回来。”
11月1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作出《关于张垣失守后的形势与任务的决定》,在军事上强调指出:“坚持运动战、歼灭战的方针,而力求更加自由主动的继续大量歼灭敌之有生力量,我们就能够彻底粉碎蒋介石之进攻,收复一切失地,扩大解放区。”并对全党全军提出今后工作重点任务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继续深入群众工作,全面彻底实行土地改革,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节约运动,克服财政经济的困难,一切必须长期打算,节约民力物力。由于今后处于长期的自卫战争,并依靠若干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的环境,我之一切斗争形式、组织形式,工作作风都须有改变,因此,无论在广大巩固根据地,或者在接敌区,或是在蒋军新占区,各种组织必须以精干为原则。”
10月30日,中共察哈尔省委作出《对目前形势认识与路北方针任务的决定》,指出察省军民继续斗争的任务,要坚守我们的阵地,并把敌人压缩在铁路沿线上,围困敌人在点线里,粉碎敌人的封锁分割,发动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配合主力兵团进行运动歼灭战,以便在广大地域里来歼灭敌人,最后达到收复张垣及平绥路。根据目前环境与斗争要求,一致决定以下几个重要工作,也是路北党政军民的战斗任务。其主要为:(1)全党全军全民宣传解释的政治动员工作,说明蒋氏内战的罪恶,坚定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信心;(2)立即转变组织机构,一切适应战争环境。过去因为和平环境造成的机构庞大,组织的繁杂现象,应立即转变;(3)强调一切为了战争的需要,一切服从战争的胜利,为达到此目的,我们除真正的切实精简后方外,对于野战旅,应经常保证其满员,对于地方武装,应重新整理加强扩大;(4)加强民兵的斗争,发挥人民在战争中的自卫作用;(5)节约民力,保护资财;严禁浪费,防止贪污等罪恶行为;(6)进行查田护田工作,组织领导群众,保卫胜利果实;(7)迅速改进我们的作风,紧密我们与群众的联系。号召全省要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开新局面,完成党的任务。
根据这些指示,张家口解放区军民清醒地估计了当时的斗争形势,既看到了敌人的优势和斗争的困难,又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对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充满了信心。运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验,依托山区、农村,在县与县之间的结合部建立联合县,建立根据地。各县、区干部本着“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离川不离山,坚持对敌斗争”的精神,深入敌后,发动组织群众,建立护地队、游击队和武工队与敌人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杀开一条血路”、“为群众撑腰”的口号下,杀向敌占区,严厉镇压了一批反动地主,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钳制敌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使局面逐步好转。
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适应战争形势的变化,继续实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牢固地控制热、察地区,以支援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边委会、晋察冀军区对行政组织区划作了较大的调整。
10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张垣失守后组织机构变更问题》的电示,指出:张垣失守,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特决定平绥路以北(含)所辖地区及热西为冀热察军区,曾思玉为军区司令员,段苏权为军区政治委员。
在平绥路南,根据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边委会、晋察冀军区指示,1946年10月底,中共张家口市委划归中共察哈尔省委领导,市委书记由萧明担任;张家口市卫戌区合并到察哈尔军区,郑维山任军区司令员,刘杰任军区政治委员,萧文玖任副司令员,陆平任政治部主任。11月13日,张家口市政府改归察哈尔省政府领导,萧明任市长。12月将张家口市委、市政府机构撤销。11月,中共察哈尔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根据上级指示,将察东地委、专署、军分区分设为察东、平北两个地委、专署、军分区,将平西地委、专署、军分区分为易水、平西两个地委、专署、军分区。并于同月将平北、察东、察北三个地区划归冀热察区领导,将察哈尔盟、锡林郭勒盟划归内蒙古,察哈尔省辖区缩小为平西、易水、察南3个专区。省委书记刘道生调冀热察区党委任书记,12月后中共察哈尔省委书记为刘杰,省政府主席张苏。
在平绥路北建立冀热察区,将热河省的热西专区和察哈尔省的平北、察东、察北专区划归冀热察行政区。到11月,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冀热察军区、冀热察行政公署先后在赤城成立。中共冀热察区党委书记段苏权,后为刘道生。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后为段苏权、詹大南。军区政委先后为段苏权、刘道生。行政公署主任先后为杨春甫、张孟旭。冀热察区党政军机关始驻赤城桃阳,后活动在丰宁与怀柔县一带。1947年5月,冀热察区由晋察冀边区划归东北行政区领导。冀热察区下辖热西、平北、察东、察北四个地委、专署、军分区。
张家口解放区各县的党政军组织分别隶属察南、察东、察北地区领导,而察南、察东和察北地区又分属于察哈尔省和冀热察区领导。时察东地委书记马天水、专员葛启、军分区司令员钟辉琨;察南地委书记杨士杰、专员马秀山、军分区司令员纪亭榭;察北地委书记梁正中、专员柴书林、军分区司令员陈宗坤。各地委陆续派出干部和武装力量,深入敌后,组建政权,发动与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活动,打击敌人。察东地委新组建赤南、赤北、龙崇宣、龙宣怀、延庆县委、县政府。察南地委新组建蔚阳、蔚涿宣、宣涿怀、天阳怀联合县委和联合县政府。察北地委新组建张宝、商化康、兴尚万、宝源等联合县委和联合县政府。一直到1948年,随着张家口及各县城解放,各地委撤消联合县恢复原县制。
①原载1946年10月19日《晋察冀日报》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