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察东方面,1946年11月,中共察东地委归属新建的中共冀热察区委领导。当时察东地委领导的有龙关、赤城、龙崇宣、怀来铁路以北、延庆县委。随着斗争形势发展需要,1947年6月将赤城县分为赤南、赤北两县;怀来县一分为二,成立怀来路南、路北两个县委。1947年11月,中共察东地委决定撤销龙关县。怀来路南县委划归平西地委领导,怀来路北县委合并到新成立的龙宣怀联合县。龙关县委书记高一民、县长刘西曼,赤城县委书记杨林、县长王钧,龙崇宣联合县委书记刘昌、县长孙国治,赤南县委书记杨林、县长赵哲民,赤北县委书记任富、县长张德本,怀来县委书记刘全仁、县长萧林,龙宣怀县委书记孟汉卿、县长孙国汉。涿鹿县于1946年划归察南地委领导。1946年11月,中共察东地委召开县委书记联席会议,会议提出了坚决打退地主反攻的方针。之后,根据地委指示,分区部队、地方干部组织游击队、武工队,发动组织群众,与敌人展开殊死斗争。从敌人1946年10月开始进攻察东起,龙赤、延庆的民兵即拿起武器配合部队英勇抗击敌人。1946年12月中旬,龙赤民兵在孙庄子南山两侧截击傅作义骑兵部队50余名,毙伤战马十匹。蒋傅军从延庆进攻龙延赤三县的中心点雕鹗村时,民兵们早已布好地雷阵,敌人一进村就踏响了30多个地雷,伤亡50余名。在敌军“扫荡圈”外的民兵,则举行大出击,破坏敌人交通,袭击敌后方据点,配合在内线作战的部队和民兵。1947年1月7日,怀来武工队组织各村民兵在统一时间里破坏了新保安至辛庄子、土木至狼山、太师庄至康庄三段铁路,炸毁铁轨140根、桥一座,拔电线杆106根,割电线7700多斤,使敌人半月不能通车。1月22日夜,延庆二、三区民兵百余人,破坏延庆至永宁公路,烧毁路上的大桥,割电线150多公斤,使此两地间交通通讯一度中断。1月23日,赤城二区民兵50余人突袭崇礼野鸡山堡垒,打死敌7名、俘1名。敌人建立了从宣化经赵川到雕鹗堡、从延庆经雕鹗堡到赤城两条封锁线,分割察东地区。当敌人“清剿”时,当地民兵开展反“分割”反“清剿”斗争,在雕鹗堡到阎家坪这段封锁线上,民兵每天晚上收割敌人所架的电线,白天则埋伏消灭架线人员,使敌多日不敢出来架电话线。在敌军四处“扫荡”时,县区干部及地方武装无法立足,损失很大。龙崇宣联合县县委决定,为打击敌人保存自己采取打堡垒方法,坚持对敌斗争,组织民兵干部挖地洞、地道,到1947年4月已有地道、地洞13处,与敌展开地道战。据察东分区武装部统计,在反“扫荡”中,察东民兵作战136次,破击72次,炸雷269枚,毙俘伤敌军606名,炸毁碉堡16座,公路15里。怀来、延庆、龙关、赤城山区和川下的农民也积极行动起来,严厉镇压还乡团和反动地主的反攻倒算,坚持当地对敌斗争。
1946年10月21日,国民党军经独石口逼近赤城,冀热察军区独五旅与敌展开激战,下午3时撤出战斗。十三团八连二排失掉联络,全排30余人坚守城内钟鼓楼,英勇战斗至午夜,毙伤敌百余,因弹尽无援,全部壮烈牺牲。11月2日,独五旅两个团各一部于赤城县砖楼歼灭国民党收编之土匪骑兵1600余人,俘敌800余人,此战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7日,独五旅集中西进,全歼进犯赵川、白庙之敌2个营。13日,独五旅两团分路包围赵川之敌,经5小时激战,将敌大部歼灭,俘敌副团长及前往赤城、龙关上任的两名敌伪县长和赵川镇长以下300余人,毙敌百余人。1947年年初,驻赤城纪宁堡、大庙子的解放军和平医院遭敌袭击。经解放军十三团奋力反击,掩护和平医院安全转移。
从1946年12月中旬开始,国民党集结6个师兵力分路对龙赤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其兵力达四五万之众,企图一举歼灭驻赤城的冀热察区党委机关及军区主力。军区主力和机关主动转移外线,国民党军占领龙关、赤城。察东根据地面积大大缩小。各县、区地方干部及武装坚持地区,深入敌后,创造战略根据地,与敌展开斗争。1947年初,察东军分区领导干部和所属独立团分散到各县,坚持在被分割的小块地区,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坚持斗争,打击地主还乡团,摧毁敌据点,发展地方武装整顿恢复各村基层组织。到1947年3月,察东军民粉碎了敌军连续3个月的“扫荡”并在斗争中得到发展,军分区部队及怀来、龙关等县大队均扩大了上千人,赤城县大队也扩大了几百人。国民党十三军士气大挫,由于东北解放军反击国民党军的胜利,蒋介石将热东的九十三军调至东北,将察东之十三军调往热东,将傅作义军调到察东,国民党在察东兵力已显空虚。反“扫荡”之后,察东形势逐步好转,大部分地区已成为游击区或游击根据地,不但在残酷的斗争中坚持了龙赤地区,而且在敌后的延庆、怀来、宣化川下的工作也得到了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