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战阶段。在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的压力下,国民党军队被迫由“全面防御”转入“重点防御”。强大的人民解放军,随着全国各战场所取得的胜利,已经形成了对国民党军队的分割包围、各个击破之势。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主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毛泽东审时度势,于 1948年秋,毅然决定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济南战役,攻克山东名城济南,全歼国民党军王耀武部11万人,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规模巨大的辽沈战役,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正当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正在顺利发展之际,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当机立断,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指挥发起了平津战役。此时,全国的敌我形势,已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转为优势了。国民党的总兵力,从1946年发动内战时的430万人,降至290万人左右,而人民解放军则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人,增至300余万人。这就加快了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进程。
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便命令东北野战军迅速挥师入关,与华北人民解放军一道,共同歼灭华北的国民党军队。
当时,驻守华北的国民党军队(蒋傅两系)共有4个兵团,12个军,52个师,连同地方保安团,总兵力约60多万。分布在西起张家口、东至唐山的500公里的地段上。由于内部矛盾重重和美帝国主义、蒋介石、傅作义之间的利害冲突,因而敌军在平津地区是固守?是南逃江南?还是西窜归绥呢?尚处于举棋不定时候。美帝国主义出于其在华北的利益,主张傅作义固守平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拉拢,许诺给以军事援助。蒋介石想南撤,坚守江南,以增强江南实力。而傅作义本身的想法是平津能守则守,不能守即西撤绥远。经过一番明争暗斗,最后,傅作义就把蒋系和傅系的兵力摆在了津沽、北平、张绥三个防线上,形成一个1000多公里的“长蛇阵”,头在塘沽,尾在归绥,形成了既是固守,又是准备从海上南逃,还可向绥远西窜的态势。
根据上述形势,毛主席正确分析了这个“长蛇阵”正是便于解放军实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斩头截尾,各个歼灭的好机会。于是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制定了“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华北,分割包围,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利用华北国民党军队认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后必然进行休整,不可能迅速入关的错觉,毅然决定:令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沈战役后,不做休整,克服疲劳,迅速秘密入关,与华北人民解放军配合,出其不意地对华北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包围。东北人民解放军70万兵力,遵照中央命令,从11月23日起,取捷径隐蔽地挥师入关,分别经喜峰口、冷口越过长城,陆续向迁安、丰润、遵化、玉田、蓟县等地集结,首先隔断平、津和津、塘间国民党军队的联系。11月24日,毛泽东又电令正在包围归绥的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井泉立即调动部队,“迅速向东包围张家口”。由杨成武率一、二、六三个纵队,于25、26两日分别由卓资山、官村、集宁等地出发,分三路以每日50多公里的速度昼夜兼程向张家口急进。29日,全兵团向张家口周围各据点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迅速扫清了外围。解放军分别集结于渡口堡、洗马林、周家河、宣平堡及左卫以南地区。30日,形成对张家口包围之势,切断了傅作义集团西逃绥远的道路,从而揭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
包围张家口是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而决定的。根据傅作义必欲使平绥铁路畅通无阻的心理,给其造成压力,引他调兵增援。这样,既可分散敌军兵力,亦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掩护东北解放军主力入关,从而实施对国民党军队进行分割包围的战略计划。张家口是傅作义集团赖以西逃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傅作义决不甘心在大战未起,退路先断,他必然会派兵增援张家口,而在驻守北平的守军中,唯一行动迅速而且有战斗力的是傅作义的嫡系部队三十五军,如能把三十五军调出吃掉它,无疑对傅作义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包围张家口,一举可数得,是关系到平津战役的重要一步。
解放军在张家口附近突然出现,使防守张家口的国民党第十一兵团司令孙岚峰大为恐慌。他一面发电向傅作义告急,请求派兵增援,一面召集一0五军军长袁庆荣、察哈尔省保安副司令兼张家口市警备司令靳书科等进行紧急磋商,进一步调整部署,加强城防,准备顽抗。
傅作义接到孙岚峰的求援电报之后极为震惊,迅速作出决定,派三十五军于11月29日出发,增援张家口,于次日12时到达。同时令驻守怀来的一0四军的二五八师于12月1日乘火车增援到宣化,一0五军的三一0师乘火车增援张家口,并将一0四军主力二六九师由昌平调遣配置于怀来,十六军主力配置于康庄岔道地区,企图增强平张线的防御。敌三十五军、一0四军一个师、一0五军一个师增援张家口、宣化之后,并向万全进行反扑,侵占了万全城。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在数量处于劣势情况下,以坚决、勇敢的行动,打破敌多次反扑,加强了自己的阻击阵地。敌军欲速战不成,只得命令部队原地待命。
对张家口包围后,为了抓住西线各敌,中央军委,毛泽东于12月2日一面令杨得志率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三、四、八纵)由易县西北的紫荆关地区出发直取涿鹿,迅速向下花园地区急进,以隔断敌怀来与宣化的联系;一面令东北野战军第十三兵团第四、十一纵队,由蓟县地区向南口、怀来前进,以隔断敌怀来与北平的联系。12月5日,东北野战军十一纵在北平以北密云歼敌十三军两个团及一个保安旅。东北野战军的从天而降,使傅作义惊惶失措,误以为要进攻北平,即日便急令三十五军军长郭景云率部速返北平。
郭景云部接到撤返北平命令后,即组织部队准备撤离,因车辆不够,一0四军二五八师无法随进,郭只好率所部先行,于12月6日中午突破张家口解放军合围圈,踏上返北平道路。三十五军撤走后,孙岚峰急忙调整兵力,命令驻守宣化的第二七一师移防张市。12月6日晚,该部弃守宣化,向张家口移动,在沙岭子、太师湾、榆林堡一带被人民解放军包围。解放军于12月7日中午歼其大部,计毙伤俘敌 4000 多人。其师长张进修、副师长梁超被俘。解放军乘胜收复了宣化城,切断了敌张宣通道。敌三十五军离开张家口,经沙岭子、宣化,当行至下花园鸡鸣驿时就受到冀察军分区(1948 年初由察东、平北分区合为冀察分区)部队阻击,敌车队被迫停下来。同时,道路已被民兵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破坏,敌军只好派工兵抢修道路,至黄昏,被迫宿营于下花园、鸡鸣驿。
当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得知敌三十五军离开张家口返回北平的消息,急电华野二兵团迅速向宣化、下花园开进进行堵击,同时令东北野战军十三兵团由蓟县向怀来、南口急进,以隔断怀来与北平的联系。华北野战军二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参谋长耿飚接到命令后,立即调动部队直奔平张线,但由于路途太远,未能挡住敌三十五军。12月7日晨2时,毛泽东再次发电:“望杨罗耿全力在宣化、下花园线坚决堵击。”但此时,兵团主力离下花园尚远,而敌三十五军的先头部队则已开过下花园。
在此紧急情况下,如果敌三十五军过了下花园,同敌驻怀来的一0四军会合,就等于放跑了它,此种情况无论如何不能出现。杨得志果断发电,命令随同冀热察部队在新保安一带活动的二兵团四纵十二旅:“即使剩下一个人,也不许放三十五军逃走,我主力即刻赶到。”
12月7日拂晓,国民党三十五军乘400多辆汽车在飞机掩护下继续向东返平,行至西八里遭我四纵十二旅火力阻击。郭景云不了解解放军兵力情况,只派前卫一个连攻击前进,失败后又陆续派一个营、一个团,先后大败而归。正当解放军十二旅顽强阻击敌三十五军之际,解放军四纵主力从涿鹿向下花园赶来,7日傍晚先头部队到达下花园以南矿区。十二旅与敌终日激战,杀伤敌400余人,三十五军付出重大伤亡代价,才前进4公里到达新保安。
7日晚,解放军四纵十旅攻占下花园,立即以强行军向新保安方向追击。十一旅紧跟着涉过洋河,也向新保安方向追击。8日凌晨,四纵队十旅、十一旅赶到东八里十二旅第三阵地。到8日夜,华北二兵团主力三纵、八纵赶到,经调整部署,将傅作义王牌嫡系三十五军严密包围在新保安城内。
敌三十五军被围于新保安后,傅作义急令驻怀来的一0四军、驻南口、康庄的三十六军成两个梯队向西接应,企图援救三十五军突围返平。7日敌一0四军先向土木进攻,被冀热察军区部队阻击不能西进。由南口、康庄向西的敌十六军于9日黄昏被东北解放军四纵包围,10日晨被歼灭于康庄以东地区。敌一0四军见十六军被歼,于9日夜舍弃三十五军撤退,经怀来返平途中,于11日被东北野战军四纵、十一纵歼灭于镇边城、白羊城地区。而被围之敌三十五军数次突围均遭失败。自10日以后便龟缩在新保安城内,日夜加修工事,企图固守待援。傅作义接应三十五军突围的计划彻底失败,国民党三十五军已陷入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同时,华北解放军第三兵团多次击退张家口突围之敌。至此,完成了对张家口、新保安之敌的战略包围,截断了平津之敌西窜的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