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苏权将军有篇文章,叫作《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十条经验》,先后收录于《故文辑存》《巍巍海陀山——平北人民抗日斗争纪实(三)》《海陀大观》等书。201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在编第三期《赤城历史文化研究》时,专设了“抗战记忆”一栏,亦将段将军的这篇文章选入其中。
对这篇文章,《故文辑存》有一条脚注:“此文是段苏权同志在赤城县党史资料征集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次会议由河北省人大原副主任赵振中同志发起,得到张家口地委的支持。”去年,我在查阅赤城县馆藏档案时,找到了当年座谈会印发的讲话稿,题为《段苏权同志在赤城县党史资料征集座谈会上的讲话》,时间为1982年9月6日,开头有一段“开场白”:“首先向这次座谈会的发起人赵振中、张廷森同志,向支持这次座谈会的张家口地委、向组织这次座谈会的赤城县委及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这次服务的全体同志表示谢意!”
随后,段将军谈了十个问题,分别是:一.建立抗日根据地;二.军队和群众相结合;三.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四.主力部队与游击队相结合;五.发展群众游击战争;六.武工队是对敌斗争的有力组织形式;七.拥军优属,慰劳军队;八.全力保护干部和部队骨干;九.兵民是胜利之本;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后来,这篇讲话入选《故文辑存》时,删去了“开场白”,保留了段将军谈的“十个问题”,另起名《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十条经验》(以下简称《十条经验》)。《故文辑存》是段将军一生治学的文章辑录,共收入他1932-1993年间的文章、信札、日记、游记100多篇,其中写平北的共有16篇。这16篇文章,排第一的是《忆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排第二的即《十条经验》,足见其分量之重、价值之大。
《十条经验》高屋建瓴、客观全面,我曾仔细品读、反复揣摩,虽然它只有5600余字(按《故文辑存》一书的版面计算),但包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富,涉及到开辟平北的诸多方面。除此之外,我还发现文中提及“群众、人民、老百姓”达45处之多(不含具体群众名字),这不由引起我的研究兴趣与深层思考:段将军不惜重墨反复陈述这些字眼,想要阐述怎样的观点呢?下面,我不揣浅陋择其主要章节做些粗浅分析,权当引玉之砖吧 。
“建立抗日根据地”一节说:“怎样建立抗日根据地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武装群众、为群众谋利益。”
“军队和群众相结合”一节说:“平北的军队和武装始终是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的,打鬼子、除汉奸,结成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广泛的统一战线。”
“主力部队与游击队相结合”一节指出:“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妻送郎、母送子,一批又一批地进入部队。我们的妇女同志起了重要的作用,仅龙赤、龙延怀当时约六七万人口,参军的就有1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发展群众游击战争”一节陈述:民兵、游击队对正规部队作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龙门所战斗的过程中,随处可见群众的身影。“这次战斗我们消灭了一营满洲军,俘虏了200多人。这次战斗如果没有群众送信,我们就不知道敌人在哪。部队埋伏了大半天,没有走漏消息,是靠群众封锁消息。”接着又指出“在抗日战争中群众送情报,传递鸡毛信,打扫战场,收缴战利品,为部队封锁消息,那已经是普遍的事情。如我们打龙门所那一天,附近有1000多群众,在区长同志带领下,帮助我们打扫战场。”最后又列举了刘谦同志通过组织群众填水井,断绝了敌人的水源,把敌人逼出东山庙的战斗故事。
“拥军优属,慰劳军队”一节说:平北的“两个主力团,一个骑兵支队,地委机关、各县各区的游击队,特别是骑兵的马要大量的草料,都是人民供给的。”“我们的衣服和鞋都是老百姓做的,妇女同志作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男人大量参军之后,生产任务就落在了她们身上。””群众抬担架,救护伤员,自己不睡觉,腾出热炕给我们。当时在常庄子,一个老太太给我做粘米面,太子城一个老太太做了酸菜莜麦面,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很香的。慰劳军队送肉送菜。川地人民晚上冒着生命危险,用毛驴把粮米送上山来。儿童团扭秧歌、打霸王鞭、查路条等等,所有这些给了军队巨大的鼓舞和支持。””我们的军队就是在这样好的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坚持了根据地,坚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是不会胜利的。”
“全力保护干部和部队骨干”一节写道:黑龙潭医院是靠人民的支持才坚持下来,苏梅、金肇野、陈博文、姚彤华,都受到了老百姓的保护。有的群众为了使我们的干部战士得以脱险,遭到敌人毒打,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随后又说“我们的同志在群众的保护下得以生存,在群众的爱护下得到温暖,这一点,我们是永远忘不了的。”
“兵民是胜利之本”一节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我们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主力部队、地方武装与人民群众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共同奋斗的结果。”此节列举了英勇牺牲的耿玉华、乔宇、邓典龙、白乙化、张振元、胡瑛等领导同志,列举了高昆山、李庚尧等龙关砸狱英雄和利用内线攻克崇礼的刘勋、朱玉山,还列举了猴儿山七勇士之一谢瑞、战斗英雄王树兴、和民兵英雄何金海、冷天贵、王河、尤加贵、李明、刘海莲、王文奎、徐正明等。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一节写道:“平北地区面积广大,人口稀少,穷山僻壤,但是人民贡献之大,可以说超过了限度。仅龙赤、龙延怀村以上干部、战士及群众牺牲约1万人,占人口六分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仅赤城(包括龙关)就向东北及华南输送了3000多干部。”,最后得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并发出呼吁“让我们大家来写好在党的领导下平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历史吧!”
综上所述,我认为《十条经验》重点阐述了“人民战争”的唯物史观,处处体现了毛泽东主席“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大家知道,为了夺取抗战胜利,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光辉著作《论持久战》,专门用“兵民是胜利之本”一节来阐述“人民战争”思想,他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又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等等。段将军的《十条经验》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告诉我们:平北抗战的胜利就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
主要参考文献:《论持久战》: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出版;
《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十条经验》:见《故文辑存》;
《故文辑存》:1998年4月,中国文史出版社;
《巍巍海陀山——平北人民抗日斗争纪实(三)》:1999年12月,奥林匹克出版社;
《海陀大观》:2006年1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