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和报刊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留学法国期间,他先后参与编辑《少年》《赤光》,因工作细致认真获得“油印博士”的雅号,在长征前后又担任《红星》报主编,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国内多家报刊欣然提名。
初次接触编辑工作
1920年夏,年仅16岁的邓小平从重庆的留法预备学校毕业,历经长途跋涉之后到达法国小城巴耶,在巴耶中学学习。1921年3月,邓小平开始勤工俭学。1923年6月,邓小平成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年底,被派往执行委员会书记局工作,协助周恩来编辑出版《少年》期刊。此时邓小平面临生计压力,白天做工,每天离开工厂后匆忙赶往编辑部,连工装都没来得及换下。蔡畅回忆说:“《少年》刊物是轮流编辑,邓小平、李大章同志刻蜡版,李富春同志发行。”邓小平对这项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刻写蜡版到装订,从字体的调整到文章的排版,一丝不苟。后来,《少年》改名为《赤光》。
邓小平不仅从事刊物编辑的事务,同时还以作者的身份加入战斗, 以“希贤”为笔名发表了多篇文章,鲜明地表达了革命观点。其间,邓小平和周恩来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们关注着国内外发生的各种大事,通过《赤光》向在法华人宣传革命进步思想,批判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种种压迫,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任《红星》报主编
邓小平的第二次办报经历是在江西的中央苏区。1933年8月,邓小平开始担任《红星》报主编。《红星》报于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是当时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的机关报。邓小平接手《红星》报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确认了报纸的版面及格式规范,将《红星》报做成4开铅印5日刊,并逐一编号。在他看来,以往的《红星》报虽然便于携带保存,但出版间隔时间过长,无法及时反映部队生活、指导部队建设。
《红星》报创刊时的办报宗旨为:“加强红军里的一切政治工作(党的、战斗员群众的、地方工农的),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线文化水平线,实现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完成使红军成为铁军的任务。”为了贯彻好这个宗旨,邓小平做了很多工作,出色完成了这一使命。
《红星》报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党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中革军委、红军总部作出的关于军事斗争和红军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同时,设置很多和军事军情相关的专栏,如“最后电讯”“捷报”等,及时报道了红军的战斗情况和胜利消息。为使报刊内容更加丰满,邓小平别出心裁地设计了20多个栏目,使每一期的版面都有十几个栏目。由于《红星》报的阅读受众大多为红军战士,邓小平采取了文章短小精悍,文字生动流畅、通俗易懂的办报方针,还巧妙运用插图,增强了宣传效果。从1933年10月22日起,《红星》报还加出32开本铅印的《红星附刊》,随报附送,不另收费。此外,他在报纸上开辟“铁锤”“自我批评”等专栏,揭露红军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战争时期,由于人手紧缺,帮助邓小平排版校对的只有一人,报纸每5天出版一期,而每期又有上万字,从征稿到加工、版面设计乃至校对,邓小平全程包干,常常工作至深夜。长征期间,邓小平为了保证《红星》报的顺利出版,带着印刷工具与部队一同行军,边走边采访、组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月的70多天里,《红星》报仍然出版了七八期。为了扩大《红星》报的阅读受众和影响力,邓小平在红军中联系了500多名通讯员,既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战士。同时,邓小平还联系中共许多高级干部在《红星》报上发表文章,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也为《红星》报写过不少社论和文章。
为多家报刊题字、题词
1935年遵义会议后,邓小平不再从事报刊编辑的具体工作,但他始终关怀着报刊事业的发展,这体现在他为多家报刊的题字和题词之中。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正式创刊发行,邓小平为其题词,把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题赠报社,指明了《人民日报》的办报宗旨。这份《人民日报》就是后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前身之一。
1949年10月,邓小平被任命为西南局第一书记,1951年3月3日,《自贡日报》的前身《新自贡报》(新中国成立之后西南地区诞生的第一张城市党报)创刊,邓小平为其题写报头,后来《新自贡报》改名为《自贡日报》,新报头仍然是根据邓小平的手迹修合而成。1952年8月5日,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创刊,邓小平不仅为《重庆日报》题名,还题词祝贺,写道“发展生产,交流城乡,是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
1983年至1993年,全国多家报刊单位请求邓小平题写报头、题词等,他都欣然答应,如为《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等题写报头。邓小平还为我国不少刊物题写了刊头,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国之友》《求是》《党建》等。此外,他还为一些报纸的创刊、复刊写过纪念题词,书写过“人民日报四十周年”“文汇报五十年”“贺大公报在港复刊四十周年”等题词。1988年3月5日,《新华日报》总馆旧址纪念碑奠基,邓小平为其题写了碑名。
(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微信公众号。原文载《团结报》2024年8月22日第5版,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转自“河北党史”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