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个多世纪中,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百折不回,鞠躬尽瘁。毛泽东曾赞誉他“是一位像松柏那样长青的革命元老”。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出色的革命家江浩。

在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郊外一座长满苍松翠柏的山上,长眠着一位中国革命的先驱者——江浩。毛泽东赞誉他“是一位像松柏那样长青的革命元老”。他的革命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从清末秀才到渡洋留学,从加入同盟会到信仰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毕生致力于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懈奋斗。
少年立志救国救民
江浩,原名江文浩,字注源,1880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县刘家桥村一个普通家庭。幼年在长楼庄塾馆读书,聪颖好学,在清朝末年考中秀才。
江浩的青少年时期,目睹中国屡遭列强欺侮,清王朝腐朽不堪。他忧心于国家民族危亡,萌发了立志救国救民的思想。1908年,江浩东渡日本自费留学,探索强国富民的道路。
江浩在日本警监学校学习期间,结识孙中山先生,接受三民主义思想,加入了同盟会。在当时冀东二十名留学生中,只有江浩一人参加了同盟会,他第一个剪掉辫子,开始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1910年,江浩毕业回国后,受丰(润)、玉(田)、遵(化)三县教育会聘请,任遵化县省立第五中学学监。在校期间,他积极向学生传播反对清政府的革命思想。
1911年,为响应和配合武昌起义,江浩辞去学监职务,赴天津筹备同盟会北方支部机关。1912年初,江浩赴滦州策动驻军第二十镇起义,起义部队临开拔时,三营管带张建功突然叛变,围攻起义军成立的“北方革命军政府”。起义军被迫退至火车站,乘火车出发,中途至雷庄与通永镇总兵王怀庆所部巡防营及曹锟所部第三镇猝遇,苦战一昼夜,死伤惨重。江浩幸免于难,潜回天津。
1912年8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统一共和党等合并成立国民党,在天津建立国民党燕支部。江浩任燕支部交际科干事和评议部评议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江浩当选国会议员。之后追随孙中山开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以及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然而,一次次救国救民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1915年,江浩遭到袁世凯通缉,出走沪、粤、吉(林)等地继续奔走革命。
拨开迷雾坚定信仰
在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江浩历尽艰辛曲折。他策动过旧军队的起义、暴动;组织过谋杀摄政王的活动;参加过护国、护法运动,但都失败了。就在他迷惘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他深受鼓舞,看到了希望,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学说,反思自己的革命经历,逐渐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921年,江浩回到北京,结识了李大钊,在他的帮助下,加入北京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从此,他由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回忆这段历程时,他感慨的说:“摸索了十多年呵!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我才懂得,只有马列主义,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啊。”
江浩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国会议员身份的掩护下从事革命活动。1922年10月,开滦煤矿工人举行大罢工,江浩立即在国会发起援救活动。他联合28名议员向北洋政府提出质询,要求政府制止武力镇压,惩治残杀工人的凶犯,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同时发起募捐,抚恤受伤者,有效声援了开滦煤矿工人的罢工运动。1923年2月7日,吴佩孚血腥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江浩发动国会议员在众议院开会主持公道,要求释放被捕工人,抚恤死难工人家属。
1923年6月,曹锟上演贿选总统的丑剧,他们以五千银元一票的高价对国会议员进行贿买。曹锟指使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主事、江浩的盟兄弟武宜亭劝说江浩,向他开出了一张2万元的支票,并承诺让他挑一个县去当县长。江浩接到曹锟一伙用红绸包裹着的支票和选票,愤然提笔在包上画了一个乌龟,讥讽曹锟,将红包退回,被人称“金骨头江浩”。
为抵制贿选阴谋,江浩带动一大批国会议员南下,南下途中发表了离京宣言书,阐明离京原因和返京条件。虽然斗争半年毫无结果,但江浩始终矢志不渝,他把家眷接到上海,表示决不退缩、坚持斗争到底。
革命一家赤胆忠心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江浩参与会议的准备工作,并出席了大会。会后,江浩返回天津,创建中国共产党在天津成立的第一个地方领导机关——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1924年9月,中共天津地委在原法租界普爱里34号(和平区原长春道普爱里21号)正式成立,选举于方舟为委员长,江浩为组织部主任,李锡九为宣传部主任。从此,天津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为了掩护地下党的工作,江浩把家眷安置在普爱里34号。江浩和妻子深居简出,很少请客赴宴。他不仅自己从来不到戏园、电影院、公园、游艺场所去,而且告诫家人也不要去,要严格遵守党的秘密。
江浩的妻子刘喻莲,是一位缠过足、未受过教育的家庭主妇,在他的影响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江浩教她识字,从字母拼音开始,后来刘喻莲可以写一些简单的书信。她除了操持家务外,还积极配合党的活动,做一些保密掩护工作。江浩开会时,她就拿起板凳坐到胡同口,一边纳着鞋底,一边为开会的同志们放哨。
在江浩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几个子女都先后参加了革命。1924年秋,大女儿江韵清经于方舟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和邓颖超等共同领导天津的妇女解放运动。儿子江震寰1924年3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6月到黄埔军校学习,后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江震寰回到天津后,曾以扶轮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担任共青团天津地委组织部长和国民党天津市党部常务干事。后来,二女儿江挹清也参加了革命。人们称赞江浩一家是“光荣的革命之家”。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占领天津,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同年11月,江震寰不幸被捕。天津党组织立即组织营救,江浩闻讯后虽然很担忧,但仍嘱咐负责营救工作的同志:“不要偏重营救震寰一人,要照顾全案。”
1927年4月18日,江震寰惨遭奉系军阀杀害。刑场上,江震寰面对刽子手的枪口,横眉冷对,怒而不跪,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最后,他身中三枪,含恨倒地,年仅23岁。噩耗传来,江浩强忍悲痛说:“干革命免不了牺牲,我们要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
这一年元旦,江浩写过一首诗:“春风莫事袭寒寝,病骨支离忆故人。叹尔仓途何缭渺,怜卿身世太艰辛。流离孤子增义愤,抚看儿女更忧心。徘徊乔舍过元旦,日月窥窗夕又晨。”以抒发他思念家人,惦念妻子以及自己忍受着病痛折磨的无奈。
革命元老松柏长青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发出了通缉包括江浩在内的197人所谓“共产党及跨党分子”的通缉令。4月21日,江浩和毛泽东、宋庆龄、邓演达等40人联名发出通电,声讨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背叛革命的罪行。不久,根据党的决定,江浩退出公开活动,到襄阳任中共两湖特委书记。10月15日,江浩随中国工农代表团,乘苏联安迪吉号轮船,从上海启程前往莫斯科参加苏联十月革命十周年庆祝活动。
1928年,江浩与林伯渠、吴玉章、何叔衡、徐特立等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10月,江浩在特别班毕业,准备回国参加革命斗争。但在回国途中,因患重病,只得在海参崴停留疗养。在此期间,他在远东工人列宁主义学校任教,对华工进行扫盲和普及教育。
1931年,江浩因多年颠沛流离,生活艰苦,积劳成疾,因病去世,终年51岁。党组织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海参崴郊外的一座小山上。下葬时,苏联红军列队鸣笛致敬,为其送行。
江浩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铁骨铮铮百折不回,赤胆忠心至死不渝,“是一位像松柏那样长青的革命元老”。
(来源:“人物周报”微信公众号。原文载《人物周报》2024年9月6日第2版,作者系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处二级主任科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转自“河北党史”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