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在主持中共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时说:苏联参战,使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我们准备发表一个声明。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配备干部,发展攻势,准备几十个旅打仗。10日,声明在《解放日报》发表,后来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题名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毛泽东指出:“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必须放手组织武装工作队,成百队成千队地深入敌后之敌后,组织人民,破击敌人的交通线,配合正规军作战。”
从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号召对日寇作最后一战起,到这年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人民共歼灭日军1.3万多人、伪军38万多人,缴获火炮1300多门、枪支24万多支,收复县城以上的中小城市250多座,还一度攻入归绥、天津、保定、石家庄、芜湖等城市,切断平绥、北宁、同蒲、平汉、津浦、正太、德石、胶济、陇海、广九等铁路,同反日盟国对日军的最后进攻作了战略配合,最终使得日本法西斯彻底灭亡,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全部缴械投降。
在最后的反攻作战中,东北抗日联军也在配合苏联军队和八路军、新四军进军东北对日、伪军作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到9月中旬,抗联各部已进驻辽、吉、黑三省的12个大中城市和45个中小城镇。
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的八年全国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共作战12.5万多次,共歼灭日伪军171.4万人,缴获枪支69.4万支、火炮1800门,从日本占领区收复国土100多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近1亿,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次电报后回电,表示即赴重庆商讨和平建国大计。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明确指出:一方面要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推迟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要不怕威胁,准备以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战争,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国民党方面,蒋介石虽然早就下决心在抗战结束后,通过内战消灭共产党,但他的主力军队都在大后方,部署兵力还需要时间,加上国际上也要求中国在战后保持和平。因而他主动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他料定毛泽东不会去,这样他就可以给共产党安上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把战争的责任推在共产党身上,使他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
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内和平、避免内战,让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揭穿国民党的阴谋,8月28日上午11时,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乘飞机抵达重庆。当时党内外都有人担心毛泽东到重庆后会遭到蒋介石的暗算。8月26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我去,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要充分估计蒋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签字之手在我。如果我们做出一些让步还不行,那么,城下就不盟,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以大无畏的勇气,用亲赴重庆这一行动,向国内外宣告: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
毛泽东一行到达重庆,受到各阶层民众的热烈欢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重庆谈判从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结束。在此期间,毛泽东同蒋介石就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多次商谈。为了争取全国人民所需要的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在谈判中作出了很大牺牲和让步,以推动谈判取得进展。国民党政府在“政令军令统一”的借口下,一再要共产党“放弃其地盘,交出其军队”,双方在这两个最为重要的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这是重庆谈判最重要的成果。
“双十协定”公布后不久,即被蒋介石公然撕毁,内战爆发。重庆谈判不仅让全国人民认清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丑恶嘴脸,同时还向国内外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进一步赢得了人心。
【摘自《100个档案故事讲述党的历史》(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编、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
(来源:学习强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