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博览 | 专题研究 | 党史动态 | 张垣人物 | 党史教育基地 | 学习党的二十大 |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党史博览>永不消逝的电波|1949年5月26日毛泽东关于通报平津接收企业经验致华东局等的电报
永不消逝的电波|1949年5月26日毛泽东关于通报平津接收企业经验致华东局等的电报
作者:叶松青 何飞
时间:2025-06-16
来源:学习强国
289
点击量:

  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向华东局、华中局、西北局和南京市委发出重要电报,系统总结平津接收企业的经验,为解放战争后期接管全国城市提供了关键指导。这封电报诞生于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历史转折期,旨在破解“如何接收和管理城市”这一全新课题。

图片来源为中央档案馆

  随着上海等大城市解放临近,毛泽东敏锐指出:“如果接收企业的人员只准备接收,不准备经营,待接收之后再派人经营,则接收人员存‘五日京兆’之心,无心经营,浪费物资,对企业生产损失甚大。”为此明确要求:“接收初期派去接收企业的负责人,即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可以付托他们经营的人们,嘱咐他们不但要接好,而且要管好,使生产不受损失。”这一指示直接针对此前部分接管工作中存在的短视行为,强调“不可把企业物资当作战利品没收、分配消耗掉”,否则政府需额外注资才能维持企业运转。

  中共中央在电报中特别强调,选择接收负责人时必须考虑其后续经营能力,避免出现“原封不动接收后却无力恢复生产”的被动局面。这种“接收与管理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与同期颁布的《入城守则》形成政策合力,既要求部队“马匹、大车一律不准入城”“不入民宅”,又确保城市经济命脉不受破坏。

  这封电报的历史价值在于:其一,将沈阳、济南等地的接管经验升华为制度化规范,为后续城市接收提供标准化流程;其二,首创“原封原样接收、逐步进行改造”原则,最大限度保护了社会生产力;其三,培养了大批具备城市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其中天津等地的成功实践直接影响了上海等南方大城市的接管工作。档案资料显示,该电报与《关于接收江南城市给华东局的指示》等文件共同构成完整政策体系,使新中国在战争硝烟中奇迹般保存了75%以上的工业产能。

  毛泽东起草的这封电报,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治理能力跨越,更蕴含着“保护先进生产力”“珍惜人民劳动成果”的执政智慧,为新中国经济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央档案馆珍藏的电报手稿,至今仍见证着老一辈革命家建设人民城市的初心与远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版权所有:中共张家口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