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博览 | 专题研究 | 党史动态 | 张垣人物 | 党史教育基地 | 学习党的二十大 |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党史博览>1963年周恩来过“五关”的报告提纲
1963年周恩来过“五关”的报告提纲
时间:2025-06-30
来源:学习强国
26
点击量: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内廉洁奉公的典范,其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任劳任怨、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为世人所敬仰。他有着强烈的公仆意识,提出“对人民,我们要如孺子一样地为他们做牛的。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一定要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恩来更加注重党的自身建设问题。1963年5月29日、6月13日,周恩来分两次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作《一次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报告,把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作为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最基本要求,谆谆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过好这“五关”。
  过好“思想关”,即通常所说的思想改造、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需要“经常反省,与同志们交换意见,经常‘洗澡’”,否则“思想就会生锈,就会受到腐蚀”。过好“政治关”,其核心是立场问题。他说,“立场是抽象的,要在具体斗争中才能看出你的立场站得稳不稳。可能在这个斗争中站得稳,在那个斗争中又站不稳了。所以,立场究竟稳不稳,一定要在长期斗争中才能考验出来。同时还要看我们的工作态度、政策水平、群众关系,看我们的党性”。过好“社会关”,实质就是要自觉抵制社会上旧习惯、旧势力的影响与侵蚀,并加以改造社会,“你能把社会改造好了,自己也就得到改造了”。过好“亲属关”,关键在于不受亲属的影响,防止亲属利用自己的权力干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的事情。周恩来举了秦始皇溺爱其子,结果秦二世而亡的例子,呼吁领导干部“不要造出一批少爷”。过好“生活关”,就是在物质生活上知足常乐,在精神生活上境界高尚。周恩来说,在物质生活方面,领导干部“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在精神生活方面,“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加强,精神境界就会高尚。在报告的最后,周恩来特别提出:“这‘五关’不是一次就过了的,而是长期的”,因此领导干部要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步地过好“五关”。
  事实上,凡是跟周恩来一起工作和生活过的人都了解,周恩来本人就是过“五关”的典范。身为一国总理,他鞠躬尽瘁、勤政为民:1958年黄河洪灾、1966年邢台地震,他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从1974年6月1日重病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在生命最后的587天,他除批阅大量文件、决策大量工作外,开会32次,会见外宾56次,约人谈话227次,最长一次谈话时间达4小时20分。他廉洁奉公、正己率下:严守中央规定,拒收任何礼物;以个人名义赠送外宾的礼物,都由自己付款;他定下家规,不许亲属有丝毫特殊化,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他的关系等。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周恩来的一言一行充分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风范。
  周恩来的过“五关”要求是检视党性修养的一面镜子,对于今天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性修养和自我改造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的合格党员,都应该像周恩来所教导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一步一步地过好“五关”。

【摘自《100个档案故事讲述党的历史》(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编、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版权所有:中共张家口市委党史研究室